文档介绍:金山岭长城导游词金山岭长城导游词( 金山岭长城停车场)朋友们: 你们好!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闻名中外的金山岭长城。有人说,要看长城之长,上金山岭;要看长城之雄伟,也上金山岭。此话十分有道理。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 在河北省滦平县境内。金山岭长城是北京密云县与河北滦平县的交界线。它西起龙峪口, 东到望京楼,全长 公里, 沿线设有大小关隘 5处, 67 座敌楼,2 座烽火台, 198 8 年1 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1 年它被国家定为一级旅游景点、国家级风景区。( 停车场至砖垛口的道上) 金山岭长城,始建于北齐,那时为土石结构,单调低矮。十五世纪中叶,明王朝国力由强转弱, 北方蒙古族鞑靼、朵颜等各部乘机南侵, 京都受到威胁,于是明朝廷决定重修这一段在军事上有重大意义的长城。隆庆元年(公元 1567 年)明穆宗把抗倭名将戚继光由闽浙调到北方戍边, 任命为蓟州总兵。戚继光率部队士兵与当地民夫, 对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 昌平县境), 1000 公里的原有长城, 普遍进行了改建和重建。边墙城体加宽加高,要冲地段修筑双层的城墙。又在全线修筑 1000 多座高大坚固的敌楼( 又叫敌台或空心敌台)。在戚继光任职的十四年间, 就基本完成了这一浩大的工程。在后来的数十年里, 明王朝又不断地调兵选将, 加以修缮, 使它形成一道城墙高峙, 战垒林立, 能守能攻的坚固防线。金山岭长城, 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段。这段长城及所属设施都是砖石结构,气势雄伟,旧貌依然。经专家鉴定,是我国万里长城的精华之所在。金山岭长城充分体现了戚继光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建筑思想。因此,这段长城设施完备、构筑坚实, 布局严谨, 攻守兼备。长城沿线的沟壑要冲都设有关口, 既能出关巡逻, 又可对敌人实行迂回包抄。主要关口加设防线, 修筑重墙, 山巅上还设烽火台。长城主墙与敌楼挽臂相连, 互为一体。一些重要地段往往在主墙道上加设九至十多道障墙。总观金山岭长城, 城关相连, 敌楼相望, 处处布防, 道道设险。遇有战争, 烽火传递军情, 全线严阵以待。战事和平,沿线驻军可在附近坡地屯田,自筹军粮。( 砖垛口前)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要进的这个关口叫砖垛口, 游人一般都从这里的砖梯登上长城。据考证, 早在北齐时期, 就在这里建筑一个关口。戚继光主持修筑金山岭长城时,又在这里重建了这个砖垛口。砖垛口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这一带长城上发现的火炮、手雷、石雷、箭头等武器来看, 明朝时这里战事不少。近一个世纪, 也有大的战事发生。 1933 年,东北军张学良的部队,曾经在这里与日本侵略军进行过多次激烈战斗。 1948 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解放军进攻古北口没有成功。然后改从砖垛口, 龙峪口等长城上的关口突破, 包抄古北口国民党守军的营地,很快歼灭了敌军,打开了古北口通道。(手指文字砖) 大家请看, 这是十分珍贵的文字砖。在这里能见到的并不多, 而在将军楼和大狐顶楼中间, 500 米的城墙上, 这种文字砖就多了。这些砖上面主要记载了当年修筑这段长城的年代以及部队番号, 如万历四年震虏骑兵营造、万历五年山东左营造、万历六年振武右营造等等。这些文字用楷书或隶书写在砖坯上,烧制而成。著名长城专家朱希元介绍说, 这段文字砖长城, 在中国万里长城上是独一无二的。文字砖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