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口蹄疫及其防控技术
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National Foot and Mouth Disease Reference Laboratory
尚佑军 副研究员 2011年3月
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传染病,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素有“政治经济病”之称。
侵染对象是猪、牛、羊等偶蹄类家养或野生动物,易感动物多达70余种。
目前除了少数欧美发达国家无口蹄疫外,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仍有该病流行,亚洲和非洲是重疫区。防控和消灭口蹄疫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头等任务。
病原及疫病介绍
国内外流行现状
疫病防控体系的架构
抗原诊断与抗体监测
疫苗
免疫相关问题
一、口蹄疫病原及疫病介绍
1、口蹄疫病毒(FMDV)粒子形态和分子结构
图1:FMDV电镜图。
A:纯化的FMDV;箭头指示病毒粒子的横断面,中央是紧密螺旋的RNA,外围5nm的衣壳。
B:FMDV粒子结晶。
C:不完全裂解的病毒粒子(pH6,10min);中央是螺旋的RNA,外周是裂解的衣壳蛋白。
D:完全裂解的病毒粒子成份(pH5,20min);中央的RNA变形不可见,衣壳裂解为12S。
图4:FMDV X-射线衍射图
图2:FMDV衣壳是二十面体。由VP1-4组成的60个不对称亚单位构成,其中含有1-2个未裂解为成熟VP2和VP4的VP0分子。
2、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组结构及其编码蛋白
编码区和非编码区
迄今已被发现的血清型有A、O、C、Asia1型和3个南非地域型( SAT-1、SAT-2和SAT-3 )共7个;
用补体结合试验可划分出70多个血清亚型,有一些亚型间的血清学反应出现交叉、重叠,不易区分,故现不再强调亚型划分;
血清型之间不能交叉保护,而同一血清型内不同分离株间的保护程度变化也很大(0-100%)。
3、口蹄疫病毒(FMDV)血清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