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005 语录 2005 中国会展业经典语录 2006-2-23 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旅游、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翻译、广告、装璜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全面发展。会展业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桥梁。——薄熙来在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在会展业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会展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 %左右。而目前我国会展业的总产值约 100 亿元人民币,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左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这既是发展差距,更是潜力所在。——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谈到我国会展业发展的潜力时说中国会展业的发展状况, 可以用两句话概括, 一是我国会展业在不长的时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并且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二是我国会展业还处在市场化、产业化的初级阶段, 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还很远。——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谈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现状时说展业面临着 2006 年底中国对 WTO 的承诺,将引入各种类型的竞争, 在更多层面上取消竞争方面的限制。——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王锦珍秘书长分析我国目前会展业形势时说会展产业是一种大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环节)的关联,在时间、空间上构筑起新的结构元素, 也就是在时间维度上和空间维度上产生新的秩序和结构, 这种秩序和结构导致资源相近、基础相近的城市在发展会展过程中表现为不同的发展速度。——会展财富杂志主编朱立文在谈到会展城市发展的协同理论时说预测一个展览项目的未来前景不像买一栋房, 预测房产是否升值那么简单:房子无需太多管理即可按时收租,展会却因为行业的发展、市场的瞬息万变而蕴藏着诸多不可测的因素。——杜塞尔多夫展览( 中国) 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冯培喜在论及中外展会品牌的并构与合作时说 CEPA 的最大意义在于推进大珠三角展览业的一体化,最终将大珠三角打造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展览中心。——澳门会议展览业协会金忠云会长在谈到 CEPA 对会展发展的意义时说按业务分工多个政府部门审批, 似乎大家都管, 但从行业或产业发展的角度看, 实际大家都不管, 行业缺乏必要的政府主管部门, 政出多门,缺乏必要的产业政策指导和统一法律法规协调。——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副会长储祥银在论及我国展览业现状时说由于展览会的短暂性和临时性特点, 在实际操作上, 知识产权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很难按照知识产权及有关法规规章规定的办案程序处理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商务部巡视员李玲在谈到我国展览会知识产权面临的困境时说信用体系的缺失成为制约展览业和中国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参赞处经济商务领事王永普如是说广交会是中国外贸出口的晴雨表,国运兴,则广交会兴! ——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副秘书长、中国对外经贸中心主任胡楚生如是说总体上整个中国展览业宏观的统计与研究分析非常薄弱, 使得各方对中国展览业的宏观现状莫衷一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部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在分析中国展览业调查现状时说未来三年全国展会必然突破五千场大关, 但从质量上看, 与国际展会相距甚远,被 UFI 认同的也仅十几场, 由市场认同的品牌项目也在百场左右,仅占中国所有展会的 3%。——香港海岸展览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金钹在阐释中国展览会质量时说建在二三线、展览资源较缺乏的城市的展览馆, 普遍都面对经营困难的情况, 就算每年能争取多办几个展览会, 亦不可能令严重偏低的使用率及时大幅改善。——博智会展设施管理( 香港) 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荣基在论及展馆经营现状时说中国的特殊国情使一些国际展览机构付出许多学费而不得入门, 中国的市场发展太快,致使一些境外主办机构的决策者必须常驻中国,以适应其快速变化。——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董事王明亮在谈到外资进驻中国时说满足服务要求不等于有收入,不满足肯定没有收入。——安徽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丛治渤在论及中国展馆经营时说大型展览也将自然以贴近产业、参展商和买家为市场导向选择场馆相对稳定长期合作,逐步形成“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局面。——苏州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陈刚如是说外资大举进驻中国会展业,会蚕食一些国内已经形成的品牌项目,或者将一部分自有品牌转变为洋品牌,这是比较可惜的。——长城国际展览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新强在谈到外资进驻对中国会展业的影响时说外资会展企业的大举进入, 将对中国会展业带来巨大的冲击, 必将引起中国会展业的新一轮洗牌。——宁波贸促会张汉楚在分析外资会展企业进入中国会展业带来的影响时说我们的思与做,都是围绕如何提供优质、创新、增值的服务。——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朱飞跃在谈及展馆经营理念时说在深度开发内地展览市场方面, 我们的港澳台同行们落在了外国展览公司后面。——中国贸促会展览部处长徐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