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苦瓜和尚画语录.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苦瓜和尚画语录.doc

上传人:Bonnacon 2021/12/5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苦瓜和尚画语录.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苦瓜和尚画语录
一画章第一(原文) 故曰,吾道一以贯之。
太古无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
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见用于 ,译文,太古无法,太朴不散,太朴一散而法立矣。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所以一画之法,乃自我立。远古时代没有法则、法规,因为当时人们混沌蒙昧,混立一画之法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夫沌蒙昧状态一消散,各种法则法规开始建立。法于何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人物之秀错,鸟兽草木之性情,立,立于一画,法则法规是如何建立的呢,是建立在池榭楼台之矩度,未能深入其理,曲尽其态,终未得一“一画”即本心自性,可理解为清净自在之心 灵,这个画之洪规也。行远登高,悉起肤寸。此一画收尽鸿蒙之基础上,作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本心自性,为外,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众生皆有的本性,是反 映客观外物体的根源(意识之心握取之耳。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腕不虚则源)。见用于神,藏用于人,而世人不知。我们见解活画非是,画非是则腕不灵。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居之动靠 它神秘的指使,深藏于心作用于人的社会活动。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上能而一般的人不能理解和认识到这一点。 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深,如一画之法,乃者,盖以自我立。所谓“一画的方法,就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 也。用无不神而法无不是从我们自身建立。立一画之法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众法。建立“绘画的方法,就是从我们自身建立。”立绘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画之法者,都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建立“绘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 画之成,画不违其心之用。 画的方法,就是以本无一法的心源主体派生出万种画自太樸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我法,而以此形成的法则融会贯通于众法之中。”夫画者,
从于心者也。绘画,是从内心流露来的艺术表现。(这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之就下,就是石涛以本心建立画法的重要结语)山川人物的秀如火之炎上,自然而不容毫发强也,用无不神而法无不错,鸟兽草木的性情,池榭楼台的矩度,未能深入其理,贯也,理无不入,而态无不尽也。运笔要有回旋,滋润曲尽其态,终未得一画之洪规也。山川千奇百秀人物错处见宛转,住笔处旷达妥当,出笔果断如斩钉截铁。信综复杂。鸟虫动物与花草树木都有性情,池榭楼台都有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严谨的规矩尺度。对以上这些自然人生现象,不能深入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人不见其画之成、 了解其本质道理,曲折地辩明社会百 态,终究未得到画不违其心之用。在驾驭笔墨得心应手的状态下,信手绘画所要求达到的洪大规模与范围。行远登高,悉起肤一挥,所描绘的山川、人物、鸟 、 兽、草木、池榭寸,行程再远攀登再高,全部起始于方寸之心。此一幅楼台。或取其形象用其态势。写其生动揣其意蕴,运我画收尽洪蒙之外,即亿万万的笔墨,未有不始于这些而情愫描摹其影物,或显露或隐含,人不见画成之奥妙,终于此,唯听人握取之耳,用此心量,能收容尽洪蒙之画不违背作者的用心。(此话已表出抽象画派之意,盖外(无不包容),即挥写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这颗心自太樸散而一画之法立矣。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盖而终止于这颗心。只听任我们自己掌握取舍罢了。人能自人的蒙昧散去而绘画画法才能成立,一画之法成立而以一幅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人能对“一幅画”具体把万事万物明了显著。我故曰,吾道一以贯之。我所以说,握而理解精准,则意图明确,笔墨醒透。腕不虚则画非我的绘画之道是以一个中心来贯串。圆能方,能直能曲,是,画非是则腕不灵。腕不虚灵则画不随心意,画表达能上能下,左右均齐,凸凹突兀,断截横斜,如水向深不出自己的意是在于手腕不灵活。动之以旋,润之以转,处流动,火焰炎炎向上一样运笔自然生动而不容有丝毫居之以旷,出如截,入如揭,能圆能方,能直能曲,能强行造作。
法”、“一真法界”,“佛性”即“本心自性”,“一画”即对其隐称,
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是觉悟,悟道,即洞明意识之根源。“一画之法”即以本心自性从事绘画艺术技法。石涛为清代高僧,据现存历史资料记载,他师从临济高僧善果施庵本月禅师,一僧(玉林通秀)曾问本月,“一字不加画,是什么字,”本月答曰,“文彩已彰”(见《五灯全书》七三本目传)。石涛深受佛教的熏陶,以佛法指导绘画艺术当是很自然的事情,从画语录中充益着大量佛学用语和参禅诗句(以及石涛大量***作品中),不难看出石涛积极入世的大乘精神。他把本心自性做为人生和艺术的出发点精神归宿贯通始终。石涛“一画之法”的提出,是以佛法融通画法的具体运用,是文以载道的躬身实践和理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