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好记者讲好故事- 汇聚正能量#160; 讲述好故事好记者讲好故事: 汇聚正能量#160; 讲述好故事演讲稿征文演讲稿好记者讲好故事: 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好记者讲好故事: 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好记者讲好故事: 汇聚正能量讲述好故事在得知这次演讲比赛的内容要求时, 我不禁想起在从业之初就不停地追问的一个问题, 也有刚入行的年轻记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怎样成为一名好记者? 怎样写出一篇好新闻? ”我想, 这个问题一方面证明了我们对于新闻事业的热爱与激情,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们面临最紧迫和焦虑的问题,无从化解。所以我天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我个人的体会。我演讲的题目是汇聚正能量, 讲述好故事。从一名记者成长为记者站站长, 梳理自己走过的从业历程, 我个人认为一名好记者, 要把“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换言之, 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立场, 坚持群众喜闻乐见的标准。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就要坚持“四用”,也就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客观世界, 用自己的耳朵倾听人民的呼声, 用自己的双脚深入基层, 用自己的思考把握时代的脉搏, 让采写的新闻“带着露珠”。 xx 新区是全市向海发展的龙头。我从新区成立之初, 就一直在采写关于新区发展建设的新闻。 XX年5 月, xx 船业首艘大船下水,这是全省“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实施以来首次产出的成果, 意义非同凡响。大船下水之前, 我和同事再次深入 xx 湾新区,对管委会领导、船厂职工和当地群众进行了详细的采访。凭着几年积累的素材和敏锐的观察, 写出了《“宏冠”高度:借“五点一线”转身向海》,获得了当年市“主题新闻宣传”特等奖和全省好新闻一等奖。 XX 年我和同事驻 xx 新区采写出版《滨海专刊》, 我们每天坐着 30 路公交车奔波于辽东湾新区和单位之间,深入到建设一线寻找最鲜活的新闻。我们坚持高策划、新视角、深解读, 一方面关注新区的发展建设, 另一方面挖掘、整理辽东湾新区的历史,让人们在今昔对比中感受到辽东湾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定向海发展的信心。疏港铁路通车后,我以《穿越百年的汽笛声》为题梳理了辽东湾新区的铁路发展史,让读者通过铁路的变迁了解 xx 的发展史; xx 港建设升级,我们整理了新区的航运历史;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开学,专刊从 1918 年建成的扶轮小学入手,回顾了辽东湾新区百年教育史……还有 xx 新区的鱼雁文化、稻作文化、芦苇文化, 我们不仅在真实客观地记录着辽东湾新区当下的发展, 也在对 xx 新区的人文历史进行着整理和传承。《滨海专刊》的出版得到了上下的认可, xx 新区曾把《滨海专刊》寄到省沿海办作为成果汇报。我想《滨海专刊》的成功, 找准了“民之所需”和“党之所愿”的结合点。再来谈谈我对于好新闻的一点浅薄的看法。新闻学者李 xx认为好新闻的标准是: 清澈、简练、聚焦、有细节、有诱惑力、能唤起人们的好感。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好新闻,就是把故事讲得精彩。写好新闻的秘诀是什么?就在于讲故事。故事讲精彩了, 新闻就精彩了。我在采写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好干部——周 xx 同志的先进事迹时, 深刻感受到了这一点。进入正式的采访之前, 我做了大量的外围采访, 包括周恩义同志当年的战友、曾经的同事、现在的下属、指导过的企业家、帮扶的贫困户, 尽可能收集更多的素材。在采访过程中, 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