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员工福利待遇)薪酬福
利与管理
,薪资和福利制度留有弹性、可供选择。
,考虑企业最终对
薪资的财务支付能力。
,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执行母
公司的工资管理制度;参股公司、关联协作企业自行决定工资分配。
二、薪资制度
在美国,(蓝领)工人的报酬称为工资(wage),一般按小时计算;(白
领)职员的报酬称为薪金(salary),一般按周、月、年计算。
(1)职务工资制:
——按照职务的责任重要程度、工作繁简程序和工作条件划分等级,
按等级规定工资标准。
——职务变动则工资相应变化。
——可能造成员工专业、技能固定在一个(种)岗位上。
(2)技能工资制:
——按照一定职务的执行能力划分工资等级,每多掌握一种技能,则
增加其工资额。
——当领导职位有限、具备相当能力条件的人不能晋升时,也给予相
应的工资待遇。
(3)年功工资:
——根据在本企业工作年限确定工资。
——一般假定在本企业工作年限越长、资历越丰富,能力也越强、贡
献也越大,相应地,工资与资历一致。
(4)结构(结合)工资制:
多项工资制度的综合,例如:
结构工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奖金+津贴
(1)计件(奖励)工资制。
按工作量多少计算工资。例如:
①直线型。
所得工资=合格品生产数量×单件工资率
②递增型。
所得工资=合格品生产数量×单件工资率 1(定额以下)
所得工资=合格品生产数量×单件工资率 2(定额以上)
③集体型
小组所得工资=小组合格生产数量×单件工资率
——优点:依实绩计酬,计算简单,能激发效率,减少管理负担。
——缺点:易出现重数量、轻质量;过分加班赶货,打破正常工作秩
序;共同性劳动易起争议。
——适合范围:质量易测控,产品较简单,大批量或手工作业的行业、
工种。
(2)计时工资制。
按实际工作时间计算工资,工作时间包含正常工时和加班工时。
标准工时以下。
所得工资=实际工时×小时工资率
标准工时以上。
所得工资=实际工时×小时工资率+奖金系数×超时数×小时工资率
其中,奖金系数在 0~1 间变动,反映不同的计酬策略。
——优点:不易产生员工间成绩争议,产品质量较有保障。
——缺点:不易激发工作主动性,会出现出工不出力现象,增加监督
成本。
——适合范围:不易计件的、脑力型的任务和作业工作。
(3)产值含量工资制。
类似于计件工资制,适合生产一线工人。
(4)销售收入提成工资制。
按销售收入多少提取员工收入,适合营销业务人员。其中,有两种形
式:
①底薪+销售收入提成;
②无底薪的销售收入提成。
(5)项目包干工资制。适用于科研单位、科研人员。
(6)年薪制。适用于企业主要领导(董事长、总经理)。
(1)选择影响职务工资的因素。
职务工资确定因素及等级划分表①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筛选出(如上表
类似)的付酬因素。
②对上表的各项因素确定评分标准和总分大小,形成标准评分表。(2)
把企业中的每一个职务情况与标准评分表对比,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职
务的得分。
(3)把企业中的每一个职务的得分,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
再划分出工资等级及相应的薪金数额。如:评分与工资转换表
①由上表可归纳出企业(职务等级)标准工资表。
②工资等级合理划分:
——对大型企业,工资等级可能达到几十个之多。
——对中型企业,工资等级可以 10~20 个。
——对小型企业,工资等级可以在 10 个左右。
——本手册给出的是五类十八级方案,有较大适应性。
③确定等级间的级差,拉开等级间的档次。一般而言,在低级职务段
相邻级差较小(如 10 元、15 元),随职务升高级差逐步增大,在最高
职务段相邻级差最大(如 100 元、200 元)。
(4)以上所议薪资一般指税后工资额,要由企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
税,故企业应考虑税前工资总额对企业财务成本的影响。
(5)加班工资只针对初级管理员和工人,而中高级职员加班是无偿
的。
(6)对员工普调(增加、削减)工资方法。
①同比例调整(如都增减 5%),由此造成员工等级级差拉大。
②等额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