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阿诺新是那一类药物?
第一页,共61页。
芳香化酶抑制剂分类
非甾体类抑制剂
第一代是氨鲁米特,
第二代是法屈唑,
第三代是阿那曲唑(Anastrozole)和来曲唑(Letrozole)。
甾体类抑制剂
第一代是睾内酯,
第二代是福美斯坦(Formestane),
第三代是依西美坦(Exemestane)。
第二页,共61页。
阿诺新作用机制
第三页,共61页。
肿瘤组织中芳香化酶表达
肿瘤实质
间质
脂肪细胞
少量的雄激素,是由卵泡内膜细胞和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细胞产生。适量的雄激素配合雌激素可刺激阴毛及腋毛的生长,女子雄激素过多时,可引起男性化与多毛症。
第四页,共61页。
芳香化酶抑制剂
Adrenal Hormones
Cortisol 皮质醇
雄烯二酮
Aldosterone 皮质醛酮
雌二醇
睾酮 Testosterone
雌酮 Estrone
第五页,共61页。
抗芳香化酶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
甾体类
(依西美坦)
与芳香化酶作用底物的连接位点结合
(不可逆结合)
非甾体类
(阿那曲唑, 来曲唑)
与芳香化酶的亚铁血红素部分结合
(可逆性结合)
Brueggemeier. Breast Cancer Res Treat. 1994;30:31-42; Miller. Endocrine-Related Cancer. 1999;6:187-95; Brodie et al. Steroids. 1981;38:693-702; Harada et al. Endocrine-Related Cancer. 1999;6:211-8.
两类药物对雌激素抑制程度近似
无完全的交叉耐药
第六页,共61页。
抗芳香化酶制剂体外处理的预孵化成纤维母细胞
氨鲁米特
阿那曲唑
来曲唑
依西美坦
µM
nM
200
150
100
50
0
10
1
100
10
1
10
1
100
10
1
nM
芳香化酶活性 E1 (dpm)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灭活剂
100
抗芳香化酶制剂浓度
第七页,共61页。
抗芳香化酶制剂 抑制, %
福美司坦, 肌注 85/92*
氨鲁米特 91
来曲唑 98/99*
阿那曲唑 97/98*
依西美坦 98
*不同剂量的抑制效应
体内芳香化酶的抑制作用
第八页,共61页。
依西美坦药代动力学和应用剂量
吸收快,大约两小时达峰浓度
8-24小时观察到抑制效应,可持续5-7天
半衰期约24小时,可以每天一次服药
广泛多系统代谢
代谢物存在于大、小便
25mg/d; 该剂量达到最大雌激素抑制效应
肝、肾功能不全者不需调整剂量
第九页,共61页。
适应症
经他莫昔芬治疗后,其病情仍有进展的自然或人工绝经后妇女的晚期乳腺癌。
用法用量
25 mg qd,宜饭后服用。
第十页,共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