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农业信贷对农业经营绩效影响之实例概述.pdf

格式:pdf   大小:211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业信贷对农业经营绩效影响之实例概述.pdf

上传人:麝月 2021/12/21 文件大小:21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业信贷对农业经营绩效影响之实例概述.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业信贷对农业经营绩效影响之实例概述
1 绪 论
研究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关于供给状态与运行效力方面的大量研究表明,对农村经济
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长期对其产生影响的仍是正规金融,尽管非正规金融
在一定条件下对金融体系呈现出不可或缺的补充机制(葛永波等,
2010)。国内外的研究指出在信贷过程中就借款人特征,存在着相当程度
的农业贷款约束,这使得许多潜在借款人的贷款绩效大打折扣。已有的计
量研究结果也指出,样本农户户主年龄、耕地面积、非农收入(褚保金,
2009)以及家庭人均土地面积、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工资性收入、教育支
出、生活支出等(丁志国等,2011)对贷款成功与否存在概率统计上的负
向显著影响,而农户家庭成员学历程度、种植业收入则呈现出正向的影
响。农村金融市场上贷款供给总投入和农户的特征分别以不同的渠道影响
农户的福利水平,进而影响了农户从正规金融融资的绩效。关于正规金融
机构绩效方面的研究大多基于金融机构方面,从融资农户角度的考察则相
对较少。在借贷过程中,两者是相对立却又统一的一个整体,进而构成了
农村金融市场中融资活动的两个基本主体,而农户的绩效是否得到提高则
关系到借贷市场上需求的变化,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借鉴已有的关
于金融机构角度的研究,对农户绩效角度的考察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金融市场上借贷的研究,国外的代表性人物有:Stiglitz
& Weiss (1981)和 Townsend (1979) ,他们将委托-代理理论中的信息不
对称按行为次序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和事后。首先,事前为逆向
选择阶段。该阶段内,借款者确知自己项目的预期收益与风险,而贷款者
只知晓项目平均预期收益与风险。若正规金融机构将利率提高到一定水
平,那么市场内将会只有高风险借款者愿意留下,而稳妥的借款者将选择
退出。(2)事中为道德风险阶段。贷款者在合约实施之后观察部不到借
款者行为,也不能监督贷款的使用情况,此时提高利率将会降低还款激
励。(3)事后为状态确认成本阶段。如果贷款者不能轻易地证实借款者
因丧失还款能力而无法还款的真实性,就需要花费高成本以证实。代理理
论证明,以上任何一种情形都可能导致信贷配给,进而损害了有贷款需求
农户的绩效。Burgess & Pande (2002) 通过印度 1961-2001 年银行业政
策调整阶段的数据得出如下结论:印度农村银行业通过改变农村的生产活
动和雇佣行为,减少了贫困,增加了产出,继而也就证明了正规金融机构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有正向绩效的。从供需的角度来看,政府人为干预
金融市场,压低利率减少了农村的储蓄而增加了对信贷的需求,迫使农村
正规金融机构实行信贷配给 (Burgess & Pande,2003) 。而在无法识别借
款者类型的情况下,Jaffee & Russell (1976) 以及 Stiglitz& Weiss
(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