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牛蒡的栽培技术与食用价值牛蒡在中药材上又叫大力子,属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亚洲,以籽入药, 后经改良的大力子以根茎食用为主,作为绿色营养食品,又称无公害蔬菜。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日本、韩国、台湾等地,成年人一年可吃牛蒡 100 千克左右, 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蔬菜食品。我国 92 年引种成功, 现在作为出口创汇蔬菜进行发展,定州引种已有八九年的时间,种植面积上千亩,牛蒡一般亩产正品 1500 千克左右,高产达 2500 千克左右。亩产值一般 2000 元左右。牛蒡的使用在我国正悄然兴起,对它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认识越来越深,因此发展牛蒡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一、栽培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牛蒡根茎一般直径 3-4 厘米,长 70-100 厘米, 肉质灰白色, 植株粗壮,抽薹后植株高 150-180 厘米。开花到种子成熟 30-40 天,千粒重 12-1 4 克,发芽年限 3-5 年。①温度:牛蒡喜温耐热又耐寒,种子发芽适温 20-25 ℃, 生长适温也为 20-25 ℃, 地上部耐寒力弱,3℃以下植株枯死, 而根可耐-20 ℃的低温。冬季地上部枯死后, 以直根越冬, 翌年萌芽再生长, 牛蒡属绿体春化型, 当根茎大于 3-9 厘米时可感受低温影响, 5℃左右低温积累 1400 小时以上,再给予 12-13 小时的长日照,可促进花芽分化,并抽薹开花。因此,秋季播种不能太早,以防根茎过大进行春化阶段。②光照:牛蒡是喜温植物,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可促进发芽。强光及长日照植株发育良好,肉质根膨大快而充实。③对土壤条件的要求:牛蒡因根深对土壤要求较严,要求土质一米深以内为砂壤土为好,否则,根杈多,质量级别差,土壤过砂,根易空心,不宜保水保肥;牛蒡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大雨连续淹两天以上根易腐烂。要求地力肥沃,土壤有机质 2% 以上(即亩产小麦 400 千克左右的地力)。二、播种季节、播种量及株行距: 牛蒡一年可播种两次, 春季 3 月下旬至 4 月上旬( 采用地膜覆盖) 播种, 秋季 10 月至 11 月收获; 秋季 9 月下旬至 10 月中旬播种, 也要采用地膜覆盖, 越冬期以小拱棚地膜覆盖为好。每亩用种 4 两左右, 行距 90 厘米,株距 7-10 厘米,亩留苗 9000-10000 株。三、浸种催芽: 清水浸种,漂去秕子,浸种 12-24 小时,放在 25℃的条件下,两天可萌芽,随即播种,播后 7 天左右出土。四、施足底肥,开沟起垄种植: 每亩要求施优质粗肥 2000 千克, 腐熟鸡粪( 发酵)2方, 二铵 25 千克,硫酸钾 10 千克,硫酸亚铁 5 千克, 公斤辛硫磷。以上细肥在开沟前顺开沟线撒施,农药兑水后拌成毒土,在播种沟内撒施。在开沟前将地浇一次大水,以保证开沟时土壤不干。种植牛蒡先用开沟机开 90-100 厘米深的沟,开沟后自然形成一个土埂,埂高 25 厘米左右,每 90 厘米开一个沟(埂)。埂的两侧用脚踩实,埂的上面用脚轻踩一下,并用铁耙平好,然后再用小镐在埂的上面开一小沟, 沟深 5-7 厘米, 4-5 厘米一穴进行点播, 每穴点一粒, 小沟内亩撒施育苗素 7 袋,覆土 1-2 厘米,开始地膜覆盖。五、田间管理: 1. 采用地膜覆盖,待种子出土后,及时进行破膜。 2. 牛蒡苗期不耐旱, 要浇小水, 尤其是春季播种的要保持土壤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