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业指导书编写指南( 请技术主管和各检验部负责人阅读,每人保存一份,并参考实施) 1. 概述作业指导书是实验室各个检验部门开展检验活动的“检验工艺”文件,目的是为了保证检验过程受控,使不同人员的操作准确一致,实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正确性。 2. 作业指导书的书面格式(参考) 作业指导书的正文应当有:概述、适用范围、职责描述(必要时)、过程要求、结果评价、相关记录表格和相关引用文件等。每个文件应当有编制、审核、批准(发布)人员的亲笔签字, 发布(或批准)日期、版本号、修订记录、第页/共页等。 3. 作业指导书的内容作业指导书产生于实验室的各个检验部门,其中包括: ▲检验细则;价格贵重、技术复杂、涉及安全的▲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抽样方法;▲样品制(置)备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修正曲线,对照图表,测量计算机软件程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试剂的配制方法等。 3. 职责各检验部门的负责人组织本部门所用作业指导书的编写,并负责组织审核,报技术主管批准。质量主管负责对各类作业指导书建立统一的控制编号和控制目录,并加注控制标志。技术主管应组织对作业指导书进行定期审核,以维护其有效性。质量主管负责监督各类作业指导书的控制编号和版本。 4. 作业指导书的编写 检验细则 检验细则的编写应依据实验室申请认可的“产品检验标准”或“检验方法标准”。如果这些标准已详细地规定了检验的步骤、方法和顺序,且没有员工理解和操作上的障碍,按照这些标准执行检验活动时,实验室可以保证检验活动的有效性和一致性,那么实验室技术主管可以考虑将这些外来检验标准直接经过技术主管的批准,加编控制编号和控制状态标识转化成本实验室的检验方法使用。 如 所述情况不适用,则技术主管应要求各个检验部门必须依据申请认可的“检验标准”编写检验细则, 纯粹“规格”式标准不能获得认可,需要由检验方法细则作支撑。编写检验细则时应首先考虑产品安全指标( 有安全要求的产品) 、微生物指标的检验(食品)、卫生指标的检验( 有要求的产品) 等,然后依据标准依次列出产品的检验顺序并制定出相应的检验细则,检验过程的安排以及检验结果的处理与判定方法。注意:自编检验方法需要经过方法有效性的验证! 检验细则中应考虑各种被检参量所限定使用的仪器准确度等级、标准物质等级和消耗品的质量要求。 规定:当出现意外情况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如:检验中断,发现安全隐患等。 当需要偏离标准时的允许条件的限定。 检验之后,样品和仪器的复原和复位。 仪器设备的操作手册 仪器设备的操作应遵循下述原则: a)概述: 简述仪器设备的用途和主要性能指标 b)使用要求:仪器使用的环境限制要求 c) 操作程序: 详细、明确规定安全及使用限制要求、仪器设备的安装与架设、零部件的配置、启动预热、软件的状态及旧程序的删除、初始状态的调整、各检验环节的操作顺序、检验完毕后的复位检查、简单故障的排除、发生特殊情况时的处置办法,等等。 仪器设备的期间检查方法(要建立期间检查记录!!!) 使用物理或化学性能相对稳定的“核查标准”(核查标准只要求性能稳定,不要求准确),对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核查,以判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