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pdf

格式:pdf   大小:11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pdf

上传人:顾生等等 2021/12/26 文件大小:1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
柳,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下面是由为大家
整理的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一)
以柳写景,摹春光无限。
初春时节,春寒料峭,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民间谚
语云:“五九、六九,河边看柳。”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
带来了春的喜悦,于是,人们把春风称为“柳风”,春信称为“柳信”。
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
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气盎然的春景图。元稹写道:“何处生春早,春生
柳眼中。”同样,我们从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诗家清景在新春,绿
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中,读到的也是满
怀的对春光的期待。苏轼《一丛花・ 初春病起》:“东风有信
无人见,微露意,柳际花边。”春寒料峭之时,柳梢上已露出丝丝绿意,显
现点点春光。敏感的诗人正是从柳芽萌发中捕捉到春天来临的信息。
元代诗人刘因《探春》:“道边残雪护颓墙,城外柔丝弄浅黄。春色虽
微已堪惜,轻寒休近柳梢旁。”冬春交接之际,严寒总是迟迟不肯退让,
残雪困守着颓墙负隅抵抗,然而春光还是顽强地来到柳丝之上。在这
一幅对比的画面中,柳丝悄悄地向人们传达着春的希望。
古代诗词中柳的意象(二)
1
)以柳喻情,抒世间真情。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
“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
别、相思之情。唐代雍裕之《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女主人公希望柳丝绵绵不断,能把“郎”的
船儿系住,留他下来,永不分离。宋代朱敦儒的《柳枝・ 江南岸》:
“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
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连用六个“柳枝”
(“留之”),将离别之痛写得真切感人。
另外,柳树易栽易活,以“柳”赠友,寄予着对友人的美好祝福,无论
友人漂泊何方都能像“柳”一样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离别、寄远以
折柳致意,正是祈望离人远人随遇而安,身心顺畅”。①李白的《折杨柳》: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寄予了自己对友人真挚的惦念之情。李
贺的《致酒行》:“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将对家人的牵
挂表现得淋漓尽致。

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屋前房后,还是还是河畔池边,遍植
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
家的依恋。李白《春夜洛阳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
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远游在外的诗人听闻《折杨
柳》之曲顿生故园之思。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首联:“一
2
上高楼万古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
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人生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仕途不顺,英雄末路,岁月空老,人生
聚散,闲愁在心。历代文人骚客的际遇也往往如此。柳絮的满天飞洒、
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且“絮”又与“绪”谐音,故
“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