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深化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凝聚全面深化改革正能量
衡阳师范学院廖海华
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鲜明的主题,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改革”是公报中出现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全文共出现59次。这也表述了中央对改革的关注和决心。作为一名从事教育行业的我来说,我特别关注教育和文化改革,下面就对此次公报的了解及参加此次《全面深化改革专题培训班》的学习心得作以下简要总结。
一、深化教育和文化体制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活动的基本内涵。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了人类。如今,我们已进入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社会交往的广泛和大众传播技术的迅猛拓展,使得社会心理和民众素质,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文化力量。目前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民族素质的竞争。这就预示着各种文化产品,作为社会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容器和出口,它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将会加倍地呈现。文化及其产品日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成为综合国力激烈竞争的因素。人们看得很清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正在并将继续为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动力与支撑。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马克思也曾经讲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它的文化可能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此,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使人民群众既有物质生活的保障,又有精神生活的享受。当然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二、深入挖掘文化软实力的丰厚资源,为全面社会改革积聚正能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同志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5000年的中华文明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厚资源,也是我们的文化根基。
作为教育和文化工作者工作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好我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阐释中国梦、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增强全民族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努力展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