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现在是“恩施时间”.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在是“恩施时间”.doc

上传人:lxydx666 2016/8/9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在是“恩施时间”.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在是“恩施时间”谈骁的诗里有一股与他的年龄并不相称, 却令我这样人过中年者熟悉的味道, 那就是另一位80 后作家林东林在书写中表达的:“身体的乡愁”, 腿和脚的乡愁。使谈骁显得老成持重的另一面, 是他的诗具有粗犷大地般朴实的美,像他诗中还沾着泥土和草屑的土豆。年轻的谈骁用“恩施时间”置换“北京时间”,这只能是诗人所为。他诗中用得最多的词,是“光”, 以及“映照”、“照亮”。它们与这样几组最单纯的词语相依相偎:光明与希望,卑微与坚忍,孤独与忧伤。“恩施时间”意味着, 你要早起赶上唯一的一趟班车, 置身于父老乡亲和果蔬家禽之间; 意味着季节的差异,而积雪和空中飘荡的雪没有寒意,仿佛只是为了聚拢光; 意味着你会像候鸟一样识得自己的路,而迎候你的一切都是那样熟悉。在另一些诗中,“人间的灯火”照亮的是忧伤,是止不住的孤独,但诗人依然抑制着语言的动荡, 保持着某种平静, 比如《月亮知道》。也许, 一生中的许多事情是无法逆转的,而我们已经****惯在无法逆转的生活中, 假装是在奋力向前。也许,这些貌似平静的诗句中隐藏着最深的绝望,就像我们其实无法确知“江边的人”那一刻的想法。不过, 对孤独这一主题最深刻、最精微的“纪事”,出现在《在新育村》中。实际上,每一个人感到孤独的根源,往往正在于他无法真正地孤独,正如诗中看似孤独的“你”有许多事物相伴。小冰箱里的灯也不孤独, 甚至让“你”瞬间产生暖意, 乃至幸福, 因为正像 22 岁时的加缪所说,“……幸福常常不过是对自己不幸的同情”。诗人里尔克说:“我们要尽可能深远地接受我们的生存。”接受生存并非易事,这就是江边的人何以“起身变成死者”; 小冰箱里的那盏灯没有人的复杂情感和意识, 它被安置在寒冷和黑暗中, 等待着每一次的开阖。有那么一瞬间, 我们或许感觉灯是一个深刻而冰冷的隐喻。它替代了我们的位子, 却依然毫无懈怠着遵守着某种约定, 放出稀薄的光来剥除更大的黑暗。在《先人》中, 爷爷可以被看作一位“深远地接受”生存的平和的老者, 这意味着要接受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每一块石头下的人, 接受先人的保佑也接受先人的嘱托,接受归宿也接受归宿之前要做的每一件事。《追土豆》一诗广受赞扬,它具有“目击道存”的意味,这个“道”即是生存之“道”。高山土豆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它具有“重力的逃跑”的可能性; 挖土豆的人的适可而止,使得它可以摆脱既定的命运轨迹。但结尾“惯性”一词, 让人意识到生存是对命运的安之若素的顺从。与之相比, 《穿过树林》中那块因“我”的撬动而改变了命运的磨盘石,更令人印象深刻:“它卧在水中, 怀着我难以理解的神秘”。这神秘牵涉它的来历, 它披荆斩棘的路程,它被流水冲刷之后的面容。与许多同龄的写作者不同的是, 谈骁是一位有写作“基点”的诗人, 有自己独特的“时间意识”。他的诗绝少“虚构”, 由此“描述”被推向一个更为重要的位子。谈骁倚重的“纪事”就是他对个人履历和生命体验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