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0年劝学精品教案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年劝学精品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cby201601 2022/1/16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年劝学精品教案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劝学精品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
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中心论点是本文的文眼,它分三个分论点从三个角度论述、体
现本文的思古人的思想精华、文章精髓的。因此,我们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
1、同学们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了,文中荀子提出的一个总观点是什么?
“学不可以已”。荀子用“君子曰"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就像我们写文章喜欢用名人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样。提问:结合课文
说说为什么“学不可以已”?明确:因为学习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2、文中哪一小节是写学习的意义的?(第2节)第2节是不是直接谈学习的?(不是)下文哪里第一次谈到了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前面几句又讲了什么内容?和这句又有何联系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引导:“青于蓝”、“寒于水”两个“于”表明前后二者不同,否则无法比较。青和蓝相比、冰和水相比有怎样的变化?(前者较后者有提高)弯木可以变直、直木可以变曲、金属可以变锋利,这说明它们的性状发生了改变。
青要经过蓝的提纯,冰要经过水的降温,直木经才曲,弯木受绳才直,金属就砺才利。无论是“提高自己”还是“改变习性”都是一种变化。物可以变,那么人可以变吗?(可以)物理变需要条件吗?(需要)那么人的改变需要什么条件?“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要成为“知明而行
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可见学习的意义相当
重大。齐读第2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理清文章内在逻辑关系
1、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必须“博学而日参省乎
己”。那么“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说的是学与什么的关系?(学与思
的关系)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那么荀子认为
二者何者更重要?(学更重要)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吾尝终日而思
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可见学习的作用之大。学习的作用在于什么?
(弥补不足)作者是怎样论述学习的作用的?(用了四个比喻)学习
的作用在于弥补不足,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在“臂非加长”、“声
非加疾”、“非利足”、“非能水”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见者远”、
“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也
就是要“善假于物也”。这里“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荀子认为
君子的天赋本性跟普通人没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就是
因为他们善于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荀子勉励人们学习,就是想让
人们通过学习改造自己、去掉恶劣本性从而成为君子。儒家有个观点
“人皆可以为尧舜”,尽管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的“性善论”截
然相对,但在这个问题上殊途同归。孟子认为人通过后天的学习保持
善的本性就可以成为君子、圣人。同时,“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
也”言下之意就是普通人不善于学习、不善假于物。如:科学家们利用微型机器人进入埃及金字塔法老墓中探秘。微型机器人是科学家们
研制并加以利用的,机器人做的是人无法做的工作。我们普通人就无
法发明出这种机器人帮我们工作。所以善假于物就是善于学习。齐读
第3节。现在我们知道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