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1古诗词三首.doc

格式:doc   大小:205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古诗词三首.doc

上传人:brozn 2022/1/16 文件大小:2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古诗词三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古诗词三首
1.学会“亭、庭、谭、螺、谙”五个生字,理解诗中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3.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品味背诵诗句,理解教学完毕时,补充李白晚年的作品《秋浦歌》,以诗解诗,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孤寂心情。这里运用比照的教学方法:同一诗人,同一主题比照。以李白诗导入教学,又以李白诗完毕教学,首尾照应,构造精致,给课堂教学画上完好的句号。)(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望洞庭》
1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详细的地方互相进展补充。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贞元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精品文档请下载)
文学成就: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和柳宗元、白居易交游、唱和,并称为“刘柳”和“刘白”。
主要作品:《乌衣巷》《秋词》《陋室铭》等。
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交融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水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感悟诗境
1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反响:第一、二句诗中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平静无风的水潭比作未磨光的铜镜)
3老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比作白银盘)
4老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疑难探究,深化领会
1诗人为什么称洞庭湖为“潭面”?
说“潭面”,是因为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表现了作者非常广阔的胸怀。
2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这两句诗中作者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山水风光。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突出表现了洞庭湖山水和谐之美。(精品文档请下载)
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详细说说运用这一修辞手法的好处?
这一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着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非常精致,又和月光覆盖下的湖水、山色相称,显得格外美丽。(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课堂练习
1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诵读直至熟读成诵。
3练习说话:结合插图,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风光。
4写字指导,强调“螺”的构造。
五、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课后搜集整理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进展阅读,开展古诗阅读交流会。
第三课时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属山西)人。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妙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写了不少思念旧游的作品。(精品文档请下载)
文学成就: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卖炭翁》《暮江吟》《长恨歌》《琵琶行》等。
(2)播放江南春景图,用词赞江南。
(3)师生交流诗人创作的背景。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苏杭为官,江南的旖旎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多年以后,他对江南仍然魂牵梦绕,六十七岁那年,写下了一组绝唱——《忆江南》。(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忆”是什么意思?(回忆、思念)
(一)忆景
1诗人忆的是江南的什么呢?
(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说说自己的理解(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朗读。
(2)红和绿的映衬之美,又该如何描绘?
春天百花盛开,太阳出来了,使鲜艳的江花更红得耀眼。春天的江水碧绿,而灿烂的阳光洒满了江岸,更显得绿波粼粼。这红和绿互相映衬,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精品文档请下载)
(3)“风景旧曾谙”
理解“谙”和“曾”的含义。
2想象说话:曾经,诗人在这迷人的江畔做过什么?
3于是,诗人忍不住赞美:江南——好。
(二)忆人
1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
2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
出示资料: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当地百姓和他的感情很深。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卸任苏州刺史一职,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舍不得他走,都哭着为他送别。他的好友刘禹锡曾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精品文档请下载)
忆的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