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近代市镇研究的方法论
任放
摘要:本文所言近代指1860年代至1940年代,市镇指介于城市和乡村的商业性实体。近代市镇研究虽然开启于清末民初,但迄今为止专精研究仍不多见。近代市镇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近代中国复杂面相尤其是农村问题的了解,加深人们对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认识,亦有助于人们摆脱宏大叙事的思维定势,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工业化、城市化、近代化等问题。就现实层面而言,近代市镇研究对于当代方兴未艾的小城镇建设亦有借鉴作用。作为一项有待拓展的研究课题,近代市镇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尚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需要学界同仁从理性思维角度予以审视,这对于相关研究的持续和深入颇有裨益。
关键词:近代/市镇/方法论
一、问题的提出
本文所言市镇,是指介于城市和乡村的商业性实体。秦汉以降,市镇演变历经不同阶段,至明清而呈繁盛态势。迨至晚清,西力东渐,国人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市镇发展随之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在学术层面,1990年代以前,有关近代市镇的专精研究较为罕见。近20年来,相关论述虽然不时见诸报刊,部分专著亦有叙及,但与学界对明清市镇研究的热情投入相比,[1]168-172近代市镇研究不免黯淡许多。这其中似有一个吊诡:明清市镇研究的火爆实因当代小城镇发展而起,但与之更有历史链接关系的近代市镇却被学界冷落。有鉴于此,近代市镇理应纳入研究者的视野,通过扎实的研究,提出合理的解释。概言之,近代市镇研究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增进人们对近代中国复杂面相尤其是农村问题的了解,加深人们对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认识,亦有助于人们摆脱宏大叙事的思维定势,从另一种角度思考工业化、城市化、近代化等问题。不惟如此,近代市镇研究对于当代方兴未艾的小城镇建设亦有借鉴作用。
作为一项有待拓展的研究课题,近代市镇研究在方法论层面尚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需要学界同仁从理性思维角度予以审视,这对于相关研究的持续和深入颇有裨益。有鉴于此,笔者拟对近代市镇研究的核心概念、命题以及围绕核心概念、命题的分析框架进行辨析,对近代市镇研究的具体方法展开讨论,提出研究工作中有待探讨的问题及范式。
二、相关概念与分析框架
何为近代市镇?这一核心概念是与传统市镇相比较而言的。本文开宗明义,指出市镇是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商业性实体。因此,传统市镇就是近代之前介于县城和乡村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商业实体。因为传统中国城市体系的最低一级是县城。在历史时段上,本文所用“传统”一词概指明清,因为市镇在此一时期基本上脱离唐宋军镇和草市镇而趋于定型。依此逻辑,近代市镇主要指传统市镇在近代的延续,兼及新增市镇。与此相关的命题是:在近代社会情境中,有哪些市镇类型?不同类型的市镇在功能上有何不同?哪些属于传统范畴?哪些呈现近代特质,哪些介于传统与近代之间?近代市镇的适应性如何?在它们兴衰的表象背后,有哪些因素在发生作用?
在历史时段上,“近代”一词概指晚清及民国(1949年前)。实际上,明清时期也包括晚清,如何从清时期划出一个“晚清”,在学界仍有歧见。中国学术界惯常的做法,是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断,此前称明清,此后称近代或晚清。此一政治事件史的划分标准有其合理性,但不适用于经济史。因为某一突发事件并不能骤然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格局。无论从生产力或生产关系的角度看,1840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