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z
"打〞不是有效的教育
----家园沟通的案例
有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与小伙伴之间一言不合,用到另一个情境中去,他们不知道教师昨天讲过的道理今天也应该继续遵守。
幼儿园是一个集体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影响幼儿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规则。规则不仅指导、规着幼儿行为,也是教师评价幼儿的―个依据。一般来说,教师眼中的好孩子是那些能遵守各种规则、听话的孩子,而宇翔是未被这些规则所"驯服〞的幼儿。在规则下,他总是不断出现问题,成为一个特殊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很普通的幼儿,他的种种"问题行为"集中反映了当前许多幼儿所具有的特征。首先,在宇翔淘气行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四五岁孩子跳动的童心:活泼好动,不愿安静地呆在室,不时要站起来走动一下;好奇心强,什么都要亲自尝试,动手摸摸;自我意识开场萌芽,希望独立,不愿受约束……这些特点在很多幼儿身上被众多的规则所压制和掩盖,而在宇翔身上却肆意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其次,宇翔也有一些独生子女的特点:任性,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与人分享、合作……此外,、宇翔还有自己的一些个性特征:好强、攻击性强;敏感,自尊心强;自制力差,易分心……其实,这些表现,在很多幼儿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只不过在宇翔身上表现得比拟明显和剧烈而已。
一名幼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相处在一起,有时自己在工作遇到困难时,总想得到家长的帮助,可是,采用的方法不得当,也会适得其反,不但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还会引起种种误会。即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并且给今后的家长工作带来麻烦。
-
. z
"惩罚〞是有些人常用的教子方法,这些人甚至迷信惩罚,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小孩是打出来的。有的父母因为"望子成龙〞的求胜心切,孩子一不听话,先是勉强压住怒火,呵斥几句,如果孩子再没有反响,便一顿痛打,为让他有个记性而下手很重;更有脾气暴躁或家庭不和睦的父母,两人招架拿孩子当出气筒,劈头盖脸地将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通。像宇翔的爷爷一样,不分青红皂白,不给孩子表达的时机,用"武力〞解决,这种种做法都有失偏颇,经常使用即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又弄得孩子的心理受到极大的伤害,性格、情绪甚至行为都会出现很大的变化。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对"爱打架〞的孩子及怎样争取家长和教师一起配合工作采取以下措施: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帮助其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对于那些个性强、易冲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幼儿,要为他们创造时机,培养他们自我控制的能力。不是要去改变幼儿的个性,也不应当去改变,幼儿的经历有限,经历缺乏,解决问题的效率低,产生矛盾的几率大,往往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浪费了许多学习其他知识的时机。
教育应建立在"可信〞和"可行〞的根底上,态度应是老实、诚恳和尊重他人的,不要轻易对幼儿用否认性话语。没有一个幼儿是有意识地要做错,有意识地要与教师和家长"作对〞的。他们之所以做得不合要求,往往是因为还不知道或者没有能力做得更好。很显然,教师的责任不应止于告诉幼儿怎么不对或不好,而是要教幼儿应该怎样做才符合要求,要培养其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