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三物理知识点总结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电路中,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并联电路的电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
三、电阻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阻就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物理量符号:R
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1MΩ=10KΩ;1KΩ=10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控制变量法:物理中对于多个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办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3四、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片、接线柱等)
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铭牌:例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时用上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导线】和同时用下面的两个接线柱【相当于一个定值电阻】;(3)、闭合开关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电流最小的位置)【对电路起保护作用】
《欧姆定律》
一、探究电阻上的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
试验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公式:I=U/R。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和R必须是在同一段电路中;②I、U和R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欧姆定律的应用:
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和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R=U/I)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I=U/R)当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越大。(U=IR)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串联)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分压作用:U1/U2=R1/R2;
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1,R2并联)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的和),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R/n分流作用:I1/I2=R2/R1;
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导体的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四、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电功率》
一、电能
电能是一种能量。如:电灯发光:电能→光能;电动机转动:电能→动能;电饭锅工作:电能→热能。电能的单位:J,kWh。1kWh=×10J。电能表:测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
几个重要参数:“220V”:这个电能表应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10(20)A:标定电流为10A,短时间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20A。50Hz:电能表接在50Hz的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h: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电功:电流做的功,等于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6二、电功率
电功率(P):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用电器在单位时间消耗的电能。单位:W,kW;1kW=10W.
电功率公式:(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J、t用S,则P的单位是W;②如果W用kWh、t用h,则P的单位是kW。kWh的意义:功率为1kW的用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公式:P=IR和P=U/R
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