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吃货口中的乡愁.docx

格式:docx   大小:3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吃货口中的乡愁.docx

上传人:baibai 2022/2/1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吃货口中的乡愁.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么样?全部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全部的乡愁其实不肯定是因为馋,但是,馋总是能引起浓浓的乡愁。闻名作家莫言说过一句话:我猜很多不在家乡的人,都有类似的感觉——再好吃的东西,吃下去,总不如家乡的来得香,来得踏实,总隔了一层。

少年不识愁味道,对于书上所描绘的那种叫做乡愁的情感,冷眼睥睨,只想快点长大奔往远方。但真正走远了,才发觉,乡愁是人与家乡的距离,隔得越远,拉扯得越剧烈。身居北京的莫言谈起家乡和乡愁时,说得最多的就是山东高密东北乡那满口留香的家乡饺子。

的确,在吃货的眼中,乡愁是一种味道,是一段家乡美食的回忆,或许你身在家乡难以体会,但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若能尝上一口家乡的美食,那份愁绪便能得以缓解。











谈起这个话题,笔者熟识的几位吃货异口同声地说:你要问吃货口中的乡愁什么样?全部的乡愁都是因为馋!

◎怀念妈妈的蛋炒饭

(冯瑶,男,探讨生学历,老家在河南南阳,现在深圳高校工作)

看起来,我每天都在吃寿司、炸猪排盖饭、年糕火锅、烤肉,配着各种各样精致的饮料。莫非不好吃吗?其实挺好吃的。

可是每到深夜里,我最怀念的还是妈妈那一碗喷香的金黄色的蛋炒饭。

从小我就爱帮妈妈打鸡蛋,蛋液随着筷子的律动被搅得匀称,下到锅里听见”滋啦“的脆响,上一顿剩下的大米饭随着锅铲翻滚,嫩绿的小葱透着簇新的芳香。

盛到碗里,松软的蛋炒饭被堆成小山,冒出一个小小的尖,配着剥好的糖醋蒜,我能吃两大碗。

◎终生难忘家乡的烤串

(韩凤,女,老家在吉林省吉林市,北京高校在校生)











前几天和KK去吃烤串儿,那是一家很不起眼的路边小店,招牌看起来很久没有洗过,东西却意外地好吃。但是,我终生难忘的还是家乡的烤串。小学的时候,每天中午放学最爱和闺蜜溜进路边的小店买上5毛钱的小串儿,嘱咐老板娘多放甜酸儿少放辣。或者利用午休的时间,骑着小自行车去另一個学校门口吃烤鸡翅,大冬天冻得手和脸都通红,嘴里还是停不下来。

◎百吃不厌的家乡麻辣面

(江迪,女,老家在四川子贡市,现在上海工作)

每个周末我都要拖着办公室同事去曲里拐弯的小胡同里那家油腻腻的小破店吃麻辣面,碗里放很多辣油,一口一口吃得无比满意,完全不顾嘴唇被辣红,妆被热气熏花。为什么?因为麻辣面是我家乡的特色面食,吃上麻辣面,心中装家乡啊!

◎舌尖上的乡愁最解馋

(沈怡然,男,老家在河南省淅川县,现在株江市工作)

《舌尖上的中国》里有这样的解说词:千百年来,食物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迁徙,不停流变。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家乡的味道熟识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恒久牵绊着记忆深处的家乡。我对这种说法深有感受。

毕业之后,从豫西南来到长三角的港口城市生活,十几年的岁月,改了乡音,换了容貌,变了饮食。海鲜当然柔嫩鲜香,美味无比,但心底最眷恋的还是家乡的美味。榆钱、槐花、金蝉这些都不是大众化的食物,只有在当地才能追寻。







第 6 页 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