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Scratch学习
像程序员一样思考
 
 
 
 
 
   
 
 
 
唐瑞
Scratch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研发的一种图形化的面向儿童的简易编程工具。Scratch辑关系。算法出错时容易发现,并可以直接转化为程序。为了进一步理清思路,绘制流程图是需求分析后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动画效果分析后,已经对需要用到的一些控件有了初步的猜想,然而控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路整理。流程图是一个思维的学习工具,为学生逐步从自然语言向抽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过渡提供帮助。直观清晰的流程图作为编程最适宜的学习支架之一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搭建脚本时各个控件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整体的图示概念。编程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
——顺序执行。意思是程序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执行语句,这就要求学生在编程时要将想象实现的功能分解为多个具体步骤,并且要考虑到不同步骤之间的关系和触发条件。
例如,在《动画真精彩》这一课中,教师将蒲公英飞行播种分为四个环节:“蒲公英向前飞”“蒲公英自由飞”“蒲公英随风飞”“蒲公英漫天飞”。“蒲公英向前飞”环节,解决的是角色重复移动(如图1);“蒲公英自由飞”环节,是让通过角色资料区的学习解决旋转按钮和蓝线调整方向(如图2);“蒲公英随风飞”环节,是让蒲公英跟随鼠标指针移动(如图3);“蒲公英漫天飞”环节是综合运用到角色的复制、程序执行方式的变化以及角色移动方向的变化。
前三个环节的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完成各个任务的同时不断在原本的流程图上修改,最终完成一个让蒲公英种子能够跟随着鼠标指针移动的动画。
编写代码——脚本搭建
根据直观描绘出的流程图理清了思路,程序员用程序语言编写相应的代码,形成初步的程序。在学习使用流程图的初期,教师应该尽量用正确的流程图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读图,明白流程图的走向。具备了流程图的知识,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合理高效。另外,随着流程图学习的深入,可以尝试让学生绘制简单的流程图,以此来掌握流程图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想。
学生根据各种猜想形成的流程图,需要在Scratch中找到真正相对应的控件,再根据流程图的顺序或者循环结构对控件进行组合完成脚本的搭建。在脚本搭建时,才是学生真正动手操作编写程序的阶段,这时也是将自己的猜想进行不断验证的过程。当学生在脚本搭建时遇到困难时,可以立即参照之前绘制的流程图,根据流程图来搭建脚本,使得搭建脚本的过程更高效。
例如,在“蒲公英向前飞”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整个脚本按照所需的“移动10步”“重复执行”控件,并且根据执行的逻辑顺序完成流程图的绘制后,学生就按照流程图的顺序,找到相应的控件并搭建成完整的脚本。在之后的“蒲公英自由飞”“蒲公英随风飞”环节中根据不同的动画要求,在原本的流程图上增加新的控件并进行逻辑顺序的调整,从而让脚本丰满起来,完成一个与流程图一一对应的动画效果。
调试完善——优化脚本
对于程序员来说,调试就是修复错误的过程。调试是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编写程序,测试,修复错误,再测试……直到程序正确运行。逻辑是程序的基础,逻辑走不通的程序很快就能够通过运行结果反馈出来。通过反复的练习和修正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完成脚本运行程序的时候,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回顾流程图和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