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硬笔书法张晓涛
第1页,本讲稿共57页
硬笔书法训练
楷书笔画
第2页,本讲稿共57页
。
。
第3页,本讲稿共57页
第4页,本讲稿共57页
。
钢笔的运笔方法借鉴等字中的垂点。
第12页,本讲稿共57页
点--长点
写法是落笔要轻,随着向右下方45°行笔逐渐用力,最后斜下 按拉,顿笔回锋收笔。长点的形态,上细下粗,颜色从浅到深。楷书中有不少字的捺画是用长点来代替,故又称“反捺”。如“女、以、李、英”等字中的长点。
第13页,本讲稿共57页
相向点
第14页,本讲稿共57页
相背点
第15页,本讲稿共57页
横四点
第16页,本讲稿共57页
两对点
第17页,本讲稿共57页
横三点
第18页,本讲稿共57页
三点水
第19页,本讲稿共57页
横
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
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
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
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
活泼。写横画不论长短,
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
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
势。
第20页,本讲稿共57页
横--长横
写时起笔作顿,然后向右上行笔,结束处顿笔回锋收笔。由于头尾用笔重,
速度慢,中间用笔轻、速度快,因此,整个横画是头尾粗,中间细,在平
直中略带弧形,中间部分稍挺起,显得很有力量。如:“下、万、不、百”
等字中的长横。还有在字的底部和中部的长横基本平正。如“卫、亚、安、
青”等字中的长横。
第21页,本讲稿共57页
横--短横
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右上呈7°斜行,最后顺势
轻按回锋收笔。右轻横大都在字的第一笔,快捷有气势。
如“土、王、五、至”等字中的右轻横。
第22页,本讲稿共57页
竖
横画在汉字中起着横梁般
的作用,它的长短变化则
平衡整个汉字结构,因此,
既要坚挺扎实,又要生动
活泼。写横画不论长短,
为适合人的视觉效果,都
要写得左低右高,略带斜
势。
第23页,本讲稿共57页
竖--垂露
写法是右下落笔,稍按,然后转笔直下,收笔时顺势向下按拉,随即空回锋
收笔。垂露竖大都是一个字的左竖或右竖,少数是中竖。如“门、同、术、引”
等字中的垂露竖。
第24页,本讲稿共57页
竖--悬针
写法是右下落笔,稍用力按一下,随即转笔直下;力量由重到轻,速度
由慢到快,最后到3/4处提笔出锋,力到锋端。收笔不能太快,太尖细如
同鼠尾。悬针竖大都是字的最后一笔,位置在中间居多,有的在右边。
如“中、平、年、都”等字中的悬针竖。
第25页,本讲稿共57页
撇
撇的形态舒展,笔意流畅,
潇洒时如同兰叶,竖实处
恰似大象的长牙,撇画用
笔由按到提,由重到轻,
速度由慢而快,线条由粗
而细,颜色由深到浅。撇
时要行笔轻捷均呈撇尖形,
撇尖角度要按字中所处的
位置而定,力求准确,使
字搭配稳当。
第26页,本讲稿共57页
撇--斜撇
写法是起笔作顿,然后转笔向左下,由慢而快撇出,力
到锋端。斜撇要有一定弧度,切忌写成直撇或弯曲过度。
如“人、文、木、米”等字中的斜撇。
第27页,本讲稿共57页
撇--竖撇
写法是起笔作顿,随即转笔直下,约在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
撇出的地方常有弧形的意味。呈现多半是竖,很少一部分是撇。
如“月、用、师、病”等字中的竖撇。
第28页,本讲稿共57页
撇--平撇
一般在字的顶部,写得短而平,否则,头重脚轻,不成比例。
写法是起笔向右作顿,随即转笔向左下15°迅速提笔出锋。
宜平、宜短,“如鸟啄食”。如“千、反、毛、禾”等字中的短平撇。
第29页,本讲稿共57页
捺
捺,亦同人的手足。古人说,
捺的“伸缩异度,变化多端,
要如鱼翼、鸟翅,有翩翩自
得之状”。捺有斜捺,平捺之
分,斜捺往往顺着斜撇而来,
角度为45°;平捺因在字的
下面,大都取逆势,角度较
平,古时讲一波三折,有波
势,有折态,有节奏。写捺
最忌一笔拓下,又忌曲折过
度;一笔拓下,无波味,不
成具体形态;曲折过度,棱
角太突出,非常不自然。
第30页,本讲稿共57页
捺--斜捺
落笔宜轻,逐渐向右下呈45°行笔至捺脚处用力稍驻,再徐徐平
挑出尖。用笔由轻而重再轻,先提再按又提,速度由快至慢再快,
线条由细而粗再细。如:“人、文、木、来”等字中的斜捺。
第31页,本讲稿共57页
捺--平捺
写法是顺势逆锋起笔,转锋横行,随即向右下行笔,平中略斜,
逐渐用力,最后至捺脚 处稍驻,平平挑出,笔尖渐渐离开纸面。
平捺大都在走之底处用。如:“之、进、这、迎”等字中的平捺。
第32页,本讲稿共57页
捺--反捺
第33页,本讲稿共57页
提
写法同短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