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论文.doc

上传人:2028423509 2022/2/12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z.
犯罪学
论青少年与网络犯罪
学校: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摘要]随着网络的迅速开展,网络犯罪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形式。青少年月异的多样化、高技术的作案手段。如我们非常熟悉的网络、侵犯隐私权、网络欺诈、网络赌博、网络洗钱、侵犯知识产权、发布网络虚假信息等犯罪活动多种多样,防不胜防。[④]
(三)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
-
. z.
科学地理清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对于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近几年网络犯罪案件的发生与立案侦破情况来看,青少年网络犯罪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实施传统型犯罪提供了新的作案工具,传统型犯罪几乎都可利用网络实施犯罪行为,一些青少年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或以网络聊天交友为名,实施抢劫、强奸等犯罪。如某在校大学生蔡某为实现"一夜暴富〞利用网络制造恐惧敲诈首富嘉诚。而最近几年出现的青少年网络帮派犯罪开展迅速,他们通过网络召集和组织人员实施抢劫、绑架等犯罪行为。如的"洪兴帮〞、"血腥帮〞、"东兴帮〞以及的"三K党〞等。[⑤]实施这类犯罪的青少年往往因上网成瘾而丧失理智,不计后果,结果坠入法网,代价沉重。
、复制、传播、出售淫秽物品
青少年一方面深受网络中的容所毒害,同时,他们还利用互联网出售光碟、非法提供、或直接设立。青少年在成为网络受害者的同时演变为犯罪者。

病毒式网络挥之不去的一个噩梦,自从发现第一个蠕虫病毒以来,病毒就与计算机如影相随,它对计算机系统造成极危害与破坏作用。青少年凭借自己掌握的高技术手段,蓄意对他人进展网络攻击,网络平安问题、网络自身缺陷与管理漏洞往往成为青少年"大显身手〞的理想空间。如2007年在互联网闹得沸沸扬扬的"熊猫烧香〞病毒案,6名犯罪嫌疑人通过改写、传播"熊猫烧香〞病毒,构建"僵尸网络〞,窃取各种游戏和QQ账号,非法牟利,他们年龄均在25岁以下,可谓计算机领域的天才,最终却因触犯刑法沦为罪犯。

一些痴迷于计算机网络的青少年,钻研网络技术,利用网络的隐蔽性,非法侵入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破坏计算机网络数据、毁坏计算机信息系统。他们常常以黑客身份擅自侵入公共信息系统,甚至侵入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部门,窃取商业秘密、国家。
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青少年网络犯罪,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青少年犯罪与网络犯罪二者的结合,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原因应结合其自身特点来分析。
(一)青少年身心年龄特征易引发网络犯罪行为

青少年时期正是个体生理上不断发育成熟的特殊阶段。此阶段的人精力旺盛,承受新事物能力强,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新事物,必然受到青少年的喜爱。网络以其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容为青少年展示了一种全新的虚拟社会环境,为青少年提供了获得生理需要的可能,他们在这个神奇的虚拟世界里获得快乐与满足。同时,长时间的上网造成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神经功能紊乱,由于相对较弱的自制力与缺乏区分是非的能力,最终导致一些青少年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