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观书有感
*
作者简介
朱熹
(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号晦庵。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
观书有感
*
作者简介
朱熹
(1130~1200)南宋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字元晦,号晦庵。他广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给后人留下浩如烟海的著述。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作品简介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
作品信息
【名称】观书有感
【年代】南宋
【作者】朱熹
【体裁】七言绝句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jiàn)开,
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问渠(qú)哪得清如许?
为(wèi)有源头活水来。
自读诗歌,逐步了解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jiàn)开,
天光云影共徘(pái)徊(huái)。
问渠(qú)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方塘一鉴开
*
*
作品原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
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称南溪书院)内。
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
注释原文
天光云影共徘徊
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的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徘徊:来回移动
*
问渠哪得清如许
*
注释原文
问渠哪得清如许
渠:他,指 方 塘。
哪得:怎么会。
清如许:这样的清澈。
*
为有源头活水来
*
注释原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
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为:因为
*
*
全诗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的为它输送活水.
反复吟读诗歌,朗读欣赏,品位诗歌的思想感情。
再读诗歌,读出疑问。
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 。
我会思考:
半亩方塘就像 ,
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
。
我会思考:
读书使人长智慧
活到老学到老
我们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正像一首诗中所写:( ) ,(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便有会有不同的收获 正如诗中所说:( ),( )。
抓住时间,抓住机遇,努力奋斗,莫等岁月消逝,机会失去,空悲切,直后悔。这正是(
),( )。
当你克服了艰难险阻,取得成功时,回头再看那些困难时,就会觉得,那些困难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这正是( ),( )。
我会思考:
背诵并抄写古诗《观书有感》。
课外收集古人关于读书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