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应用指南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优化抗体
生产
本应用指南修改自Guziewicz等(2008)2007年微量热技术当今趋势会议(E. Reese和S.
步骤所产生的对某个蛋白质的初期热力学评 100°C以200°C/小时的扫描速率获得的。单独缓冲液的
热谱图已经在分析前利用Origin
估能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该蛋白质在多种条件下的溶液
谱图中扣减出来,此软件装由MicroCal VP-Capillary DSC
行为。此类分析的首选工具是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附加分析软件配备。
尽管其他方法也能获得相关信息,但DSC具有一些关键
的优势:高通量能力(利用自动化的VP-Capillary DSC系 利用DSC优化病毒灭活持续步骤
统),重复性,几乎无限的缓冲液兼容性,以及最重要
的一点,它是一种第一原理技术,可以直接测定给定反
pH介导的病毒灭活是标准的行业惯例,其做法是让蛋
应的热焓。2-4
白暴露在下降的pH中。14在此抗体样品(抗体-C)中,
在生物治疗蛋白的开发过程中,最常观察到的不稳定性 纯化小组报道了经过病毒灭活后蛋白质聚集速率增加
分为两类:生物化学的和结构的。一些最常见的化学不 (数据未显示)。这种现象促使我们使用DSC来鉴定抗
稳定性包括氧化、脱氨基和异构化。5-9化学不稳定性的 体-C在这个处理步骤中的行为,并随后鉴定出病毒灭活
鉴定一般依赖强制降解研究,即利用温度或生物化学压 后的适当的储存条件。样品暴露在模拟的病毒灭活步
力来鉴定相关的降解途径。7,10,11根据所关注的不稳定性 骤,之后pH逐步上升。所有三次作为pH值的函数的转
背后的化学知识来改变溶液条件,从而实现蛋白化学稳 变的变化趋向一致。图 1 中单个Tm的代表性数据表明
定性的改变。观察到的其他降解途径包括:二级和三级 热稳定性随pH上升而增加。根据表观的Tm数据,建议
结构改变,片段化和聚集/自体结合。7,12,13 在病毒灭活后立即升高储存pH以尽量提高结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