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合规是一种习惯(内控合规演讲稿)(共2页).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合规是一种习惯(内控合规演讲稿)(共2页).doc

上传人:rsqcpza 2022/3/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合规是一种习惯(内控合规演讲稿)(共2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合规是一种习惯
2012年,我刚进X行。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专心---专注---专业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
专心---专注---专业
合规是一种习惯
2012年,我刚进X行。因为几笔风险事件,我被光荣地评为了高风险柜员。作为一名新员工,我很快在领导当中出名了。那时候的我初出校园,踏进职场,本是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而现实却很残酷,高风险柜员像一顶帽子,扣在了我的头上,彼时还要去参加各种高风险柜员督导会议。我觉得丢脸极了,那种羞耻感不亚于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标榜各种称号并当众批斗——虽未经历,也能大概想象这种类似的羞耻感。我清晰地记得那个下着雨回家的路上,坐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最最边上的角落,默默流泪的场景。那个时候,我对X行的制度充满了怨恨,为什么x行的内控制度如此严苛?这有什么呢?不就日期写错,不就没有敲私章,不就冲正了一笔反交易?为何这样的小细节,就要发查询发差错,仿佛一个大大的叉画在你身上,把你否定得一无是处。那时候,我真的不理解,X行的制度为什么如此变态。
后来有一天,我偶然在网讯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从不相识的X行同事,在自己的柜员岗位上,七年多的时间里办理了三十几万笔业务,做到了零风险,零差错。我顿时对这样未曾谋面的同事肃然起敬。那一刻,我很受震撼,同样的岗位同样的业务,为何他可以做到?为何我却风险事件连连?我真的比他差吗?难道我就不可以吗?也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了新的改变,掌握每一笔业务的风险点,每天更细心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一天天,一月月,风险事件在我的身上忽然绝迹了。在2014年和2015年个人业务量几乎排名全支行第一的情况下,我可以连续做到几个月没有一笔授权被拒,而每个月的授权量多的时候有近1千笔。而这两年,也连续被评为“零差错,零风险”双无员工以及优秀达标员工。看着自己的蜕变,我为自己感到开心和感动。不知不觉中,自己也放佛培养了一种合规的习惯,远程授权之前一看再看,签名仔细核对有没有写错别字,金额一遍遍核实,尽我所能,将风险点控制到最低。慢慢地我开始明白,其实严苛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防范未知的风险,而每一项制度的背后,都甚至有着血泪的教训。
2014年,一个轰动银行业的新闻在同事间流传,市民在某四大行的一亿元存款不翼而飞,而这件事情,就发生在苏州这片土地上。我们感到特别的诧异,是怎样松懈的内控制度才使得如此巨大金额的存款被非法转移?是怎样毫无合规意识且没有道德约束的个人才做出如此胆大包天的事情?这家银行的内控制度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我们看到的是,正是X行如此严格的内控制度才会造就一批有着极强合规意识的员工,才会防范各项风险事件的发生,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严格的内控制度是多么有必要!我明白了制度业务上的严格亦或是检查监督上的苛刻,无不是打造最安全的银行!我们也可以骄傲地说,这样的事情在X行,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说起X行的内控制度,不得不提一个关键的节点,2007年。这一年,X行启动了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