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点与难点:
本章各个部分(bù fen)都属重点
本章难点: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功能;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系统;蛋白质分选系统的基本途径与类型。
第1页/共123页
第一页,共124页。
细胞质基质 页。
内膜系统的生物学意义(yìyì)
① 首先是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膜结构的合成和装配是统一进行的,这不仅提高了合成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膜结构的一致性,特别是保证了膜蛋白在这些膜结构中方向的一致性。
② 内膜系统在细胞内形成了一些(yīxiē)特定的功能区域和微环境,如酶系统的隔离与衔接, 细胞内不同区域形成pH值差异, 离子浓度的维持, 扩散屏障和膜电位的建立等等,以便在蛋白质、脂类、糖类的合成代谢、加工修饰、浓缩过程中完成其特定的功能。
第17页/共123页
第十七页,共124页。
③ 内膜系统通过小泡分泌的方式完成膜的流动和特定功能蛋白的定向运输,这不仅保证了内膜系统中各细胞器的膜结构的更新,更重要的是保证了一些具有杀伤性的酶类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并能准确迅速到达作用部位。
④ 细胞内的许多酶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内膜系统的形成,使这些酶反应互不干扰。
⑤ 扩大了表面积,提高了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bǐzhí)。
⑥ 区室的形成,相对提高了重要分子的浓度,提高了反应效率。
第18页/共123页
第十八页,共124页。
真核细胞中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的总体(zǒngtǐ)描述
膜结合细胞器:指细胞质中所有具有(jùyǒu)膜结构的细胞器,包括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分泌泡、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由于它们都是封闭的膜结构,内部都有一定的空间,所以又称为膜结合区室。
内膜系统:内膜系统是指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液泡(包括内体和分泌泡)等四类膜结合细胞器, 因为它们的膜是相互流动的, 处于动态平衡, 在功能上也是相互协同的。广义上的内膜系统概念也包括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等细胞内所有膜结合的细胞器。
第19页/共123页
第十九页,共124页。
动物细胞中膜结合(jiéhé)的细胞器及分布
第20页/共123页
第二十页,共124页。
细胞内膜系统的研究(yánjiū)方法
放射自显影(xiǎn yǐng)(Autoradiography)
微粒体(microsomes)分离
遗传突变分析(Genetic mutants)
第21页/共123页
第二十一页,共124页。
第22页/共123页
第二十二页,共124页。
微粒体(microsomes)
微粒体是指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形的膜囊泡状结构,它包含(bāohán)内质网膜和核糖体两种基本成分。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糖基化和脂类合成等内质网的基本功能。
第23页/共123页
第二十三页,共124页。
微粒体分离(fēnlí)
确定了参与合成和分泌的主要细胞器的作用:内质网是参与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 高尔基体不仅(bùjǐn)是中转站, 而且具有加工的作用。
第24页/共123页
第二十四页,共124页。
微粒体的功能(gōngnéng)研究
通过差速离心分离的微粒体不仅保留了膜的结构特征,同时还具有活细胞中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如来自高尔基体的囊泡具有将蛋白质和脂进行糖基化修饰的作用。用从这些囊泡中分离的特殊蛋白作为抗原制备抗体,然后将制备的抗体与特定的颗粒如金颗粒结合,再通过免疫电镜技术就能够对用作抗原的酶进行定位,通过这些研究详细揭示了高尔基体在复杂的糖装配中的具体(jùtǐ)过程。
第25页/共123页
第二十五页,共124页。
突变体使用(shǐyòng)
A:分泌(fēnmì)蛋白不能进入内质网;B: 内质网出芽缺陷;C:分泌(fēnmì)小泡不能与高尔基体融合;D:高尔基体不能形成分泌(fēnmì)泡;E:分泌(fēnmì)泡不能与质膜融合。
第26页/共123页
第二十六页,共124页。
第二节 内 质 网
内质网(ER) 的形态结构
ER的功能(gōngnéng)
内质网与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27页/共123页
第二十七页,共124页。
一、 内质网的形态(xíngtài)结构
内质网的两种基本(jīběn)类型
粗面内质网( 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rER)
光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sER)
微粒体和肌质网
第28页/共123页
第二十八页,共124页。
内质网的模式图
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