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教育行业大额不良贷款分析报告
截至2007年11月末,,,。为了进一步掌握我行教育行业不良贷款形成原因,规范教育行业贷款业务经营管理,有效了担保法的相关规定,是无效抵押。因此,抵押物不合法、我行相关制度不规范是此类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
保证形式的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担保不规范、担保机构实力弱小、未对担保机构的担保能力进行全面评估以及关联担保等因素。
相反,信用形式的不良贷款最少,究其原因,还在于此类客户资质较佳——或本身具有强大的还款能力,或背后有政府的隐性担保——违约概率较低。
(三)大额不良贷款发放时间分析
表四 大额不良贷款发放时间统计表
(截至2007年10月底) 单位:万元
1
在所调查的大额不良贷款中,2002年之前发放的占
%,这部分大多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2003年到2005年
1 2001年初,总行成立事业单位处,开始对事业单位进行行业研究,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全系统资产业务全面开展基本上从2003年初才开始(以事业单位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收费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的下发为标志)。此前总行、分行层面开发的教育类客户以知名度较高、资质优良、基本符合信用放款条件的高端客户为主。
5
%,这个时期是中学类客户迅速膨胀的时期,在风险经过一定积累后,终于得到释放;2006年以来发放的贷款形成不良的较少。但由于2002年后发放的贷款总量较大(逾400亿元),不良率较低。
(四)大额不良贷款贷后管理部门和审批发放部门分析
表五 大额不良贷款目前贷后管理部门分析表
可以看出,教育行业信贷具有明显的多头管理的特点。机构、房贷、农贷、公司和经营行各自为战,分别有自己管理的客户。多头管理给统计分析、政策制定、行业指导造成了较大的不利。
表六 大额不良贷款审批发放部门分析表
(截至2007年12月底) 单位:万元
1此系2007
年12月末数据,与2007年10月末数据略有出入。
6
在调查的大额不良贷款中,%,%。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三:一是发放的扶贫贷款一年后转为常规贷款,管理部门也随之改变;二是在经营行乃至二级分行层级,多为一个客户部,条线并不清晰,机构业务作为教育行业的主管部门成为了管理的兜底部门;三是很多贷款形成不良后划归机构业务系统管理的,例如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自1998年以来,吉林省分行营业部(二级分行)在权限大额不良最多的十家分行
教育行业贷款按地区划分,由于地区经济条件、客户资源和1 由于系统问题,重庆分行教育行业贷款总额和不良贷款余额数据无法获得,因此,此处不良贷款率为空。
7
营销管理水平的不同,教育行业贷款经营情况也有较大的差别。总体而言,经济基础好,信用环境优、经营管理水平高的分行,业务开展情况较好,大额不良贷款较少。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同一个省份,其不良贷款大多集中在某几个地区,信用风险区域集中度过高。比如在同一县域内不止一所学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