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文档名称:

针灸实验报告.docx

格式:docx   大小:46KB   页数:3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针灸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羹羹 2022/3/9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针灸实验报告.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共 33 页


收缩和肌电发放,以及局部肌纤维收缩,后者经针柄传于施针者指下,从而形成沉紧的手下

1、循经感传的根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感觉性质多样,
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8影响脏腑功能活动
2、常见的经络现象及其特点:常见的经络现象
〔1〕生理现象——循经感传现象
〔2〕病理现象——循经性感觉障碍和可见的经络现象:①循经性感觉障碍;②可见的经
络现象:循经性皮肤病、循经性皮肤血管神经性反响 特点:〔1〕循经感传现象根本特征:1〕循经扩布;2)趋向病所;3〕宽度和深度不均;4〕
感觉性质多样;5〕慢速传导;6〕双向循行和回流现象;7〕可以阻滞:①机械压迫②局部降
温③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和生理盐水,亦称张力阻滞④皮肤触觉刺激⑤外加磁场刺激
第三节:
3、牵涉痛特征:
①牵涉痛出现的部位,多发生在与病变器官同一神经节段的皮节区或肌节区。 ②牵涉痛一般均为可逆,当去除内脏病变后,其牵涉痛也随之消逝。 ③皮肤过敏带不仅对接触、压迫、牵引等出现感觉过敏,而且皮下组织硬度也发生改变,










有时用手可以触到有结节和条索状物等,有的还可见皮肤变厚的现象。④皮肤过敏带的毛细血管出现循环障碍,如发生痉挛等,从而引起局部缺血。
5、神经节段性分布与穴位主治功能的关系
1〕躯干部经穴主治功能与神经节段的关系分析任脉、督脉、胃经、膀胱经、肾经和脾经位于颈部、上胸部、下胸部和腰骶部经穴
的主治病症,可发觉其有明显的神经节段性。从神经解剖学分析,人体躯干部穴区所属神经
节段与其主治内脏所属神经节段具有相当的相同性
7、远距离取穴可以用“中枢会聚理论”说明。
8、胃耳反射:传入神经—迷走神经;传出神经—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中枢神经—下丘脑
后外侧区
其次章 针灸作用的根本特点与影响因素
1、针灸作用的根本特点:1整体性,2良性、双向性,3功能性、早期性
2、针灸作用的影响因素:1个体差异,2穴位功能特异性,3得气,4针法灸法的刺激参
数,5时间因素
3、穴位功能特异性的表现〔举例〕:p76










5、艾灸的刺激参数及临床意义:p86①灸温:温度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
②艾灸壮数、③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④灸量、⑤灸时、⑥灸质
第三章
1、难过特点:①痛觉不是一个独立的单一感觉。〔而是和其他感觉糅合在一起组成一种
复合感觉。〕②痛觉伴有剧烈的心情色调,构成相当困难的心理活动。③难过还具有“经历”
的属性。④能引起痛觉的刺激多为损害性刺激。 难过分类:〔依据难过的性质〕: ①刺痛:又称快痛、第一痛。其特点是痛觉清楚、锋利,
定位明确,快速发生又快速消逝,引起较弱的心情改变,常伴有受刺激的肢体出现爱护性反
射。
②灼痛:又称慢痛、延缓痛、其次痛。其特点是痛觉缓慢形成,持续时间较长,定位较
差,呈烧灼感,使人不易忍受,常伴有心情反响、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改变。 ③酸痛、胀痛、
绞痛:其特点是痛觉难以描述,定位差,难以确定痛源部位。伴有内脏反响和躯体反响,以
及较强的心情反响。










2、 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