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
唐代诗人王之涣《登鹳雀楼》(小语第五册)一诗中首句“白日依山尽”,人教社参考资料解释为:“白日:这里指黄昏的太阳。依:挨着或靠着。山:这里不是指某一详细的山,:完,尽头,这里指太阳快要落山山观水,是唐代著名的游览胜地。”《辞海》对“中条山”的解释是:“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和涑水河、沁河间。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60公里。主峰雪花山在永济县东南。”再从课文插图看,右边的山、太阳都在鹳鹊楼东边,和黄河流向大海一致。由此看来,诗人登鹳鹊楼和其他游人一样向东远眺连绵起伏的中条山,向下俯瞰滔滔的黄河水。向东看山时看到的太阳正是东升之朝阳,而不是西沉之夕阳.(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样,全诗就可理解为:一轮红日从高山之顶喷薄而出,滔滔黄河水滚滚流向大海。要想把很远很远的风光尽收眼底,就要再登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描绘祖国山河宏伟壮丽;后两句抒情,抒发作者蓬勃向上、,情中寓理。
(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习目的】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根底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发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精品文档请下载)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资料链接】
1.鹳雀楼:在今山西省蒲县西南,,楼有三层,唐代为游览胜地,宋朝以后随土山被河水冲没。(精品文档请下载)
2。王之涣 (698-742),字季凌,,擅长描写塞外风光和征战生活,称为“边塞诗派”,王之涣是其中的一位(精品文档请下载)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知道诗题以其意思本诗的作者。
一、自主导学
3、搜集黄鹤楼、黄河的相关资料
二、课题研讨
一、谈话提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黄昏,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渐渐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登”字。
这座楼后来被黄河水冲毁,但是这首诗,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欢。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画出本课要求掌握和要求认识的字,读准每个字音。
四、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
楼 入 穷 目 更 层
登 鹳 雀 依
2.朗读课文.(指名朗读,齐读)
五、指导朗读
,初步理解诗意
1.登上鹳雀楼,诗人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远处,太阳靠近山头,渐渐地落下去。楼下,黄河水奔腾着,流向大海。
2.读诗句: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