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六一儿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 日本三大儿童
节
页
尽情地吃、喝、说笑、玩耍,愉快地欢度节日。和玩偶一起陈列在客厅的还有米酒、粽子、红白绿三层菱形饼等,家中充满了节日气氛。女孩子们则将历年得到的小偶人珍藏起来, 每年 3 月 3 日将它们搬出来和自己一起欢度节日,直到出嫁时再将它们带走。
男孩节
五月五日,是日本男孩节 (japanese boys section) 。早在公元 834 年,日本的 <<灵义解 >>中,就把从中国传来的 1 月 1 日( 元旦 ) ,3 月 3
日( 上已 ) ,5 月 5 日( 端午 ) 定为节日。生活在日本的人们都知道,每年男孩节时,可以看见很多鲤鱼型的彩色风筝在蓝天下飘舞,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在日语中“鲤”。
十四世纪的室町时代,只有武士家才有资格在竹竿上悬挂这种风筝。到了江户时代,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形状也变得更加漂亮,一直延用到现在。这个在我国已经淡化了的端午节放鲤鱼型风筝的习俗,其实起源于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都要聚集在黄河中游的
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 . 那一条条迎风而起舞的鲤鱼,真正的表达了长辈们望子成龙的心情。端午节的习俗,传到日本之后,被吸收改造成为日本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在
战乱不停的室町时代,被武士们所提倡。日语中, " 菖蒲 " 与" 尚武 " 的发音相同。每年这一天,武士们都要把自己的铠甲, 头盔放在日光下晾晒。到了江户时代,为了使男孩子从小就能养成尚武的精神,期望将来能够
武艺高超,做个出人头地的英雄。
在日本,一到男孩节这天。 由七色彩旗和红黑两色的“真鲤”“绯鲤”组成的鲤鱼旗,就会在蔚蓝的天空里迎风飘动。
日本的儿童节是五月五日,它的标志鲤鱼旗 (koinobori) ,有孩子
的家庭用竹竿挂起鲤鱼旗,有几个孩子就挂几条。原来江户时代中国“鲤鱼跳龙门”传入日本, 传说鲤鱼每年三四月份都要聚集在黄河的龙门处如果能逆流而上,越过北山的瀑布,就能出人头地成为龙,所以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的象征,为了祈祷上天照看好自己的孩子,所以立起鲤鱼旗以引起上天的注意。
“鲤鱼旗”实际上是用布、 绸或纸做的空心鲤鱼。 挂“鲤鱼旗”起源于日本江户时代,原是农历端午节的风俗。那时候中国“鲤鱼跳龙
门”的说法传入日本。日本人认为鲤鱼是好运和勇气的象征。通常有男孩的家庭会用竹竿挑起“鲤鱼旗”立在自家庭院里。
“七五三”儿童节
这天,三岁女孩、五岁男孩、七岁女孩,都会穿上传统和式礼服,跟父母到神社拜拜,祈求身体健康、发育顺利。回家的时候,多半还会顺道绕到照相馆,拍一套全家福纪念照。
去参拜时,大多数女孩子穿和服,男孩子穿羽织外衣与和服裙裤。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穿西式的衣服和套装。 参拜结束后,父母通常都会给孩子们买千岁糖。千岁糖呈棍状,装在一个画有仙鹤与
乌龟的袋子里,这两种动物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