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鉴史问廉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由管理资料网整理,鉴史问廉是近日热播的热门纪录片,该片由中华传统历史出发来讲述中国的廉政文化,在当代强势反腐的潮流下,这部片显得深入人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鉴史问廉观后感鉴史问廉观后感一看了河南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第一集后,深受震撼。无论是开封、洛阳、西安还是北京,相似的宫墙、不同的历史,却又昭示着一个不变的规律: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王朝在刚刚兴起的时候政治上往往是比较清明的,因为借鉴了前朝的亡国之训,前几任帝王一般都是胸有抱负、能够容纳不同意见且不贪图享乐的人,由此历史上也出现了象唐太宗、康熙这样的千古大帝,但随着朝代的发展,那些养于后宫妇人之手,从小享受荣华富贵,很少走出宫墙亲历人生百态的继任者们很容易陷入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奢靡堕落的泥沼,那种手握天下一人定生死的君主专制制度,再加上身边一些逢迎拍马之臣,一个王朝走向衰落是必然的结果。更何况“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君主的作风是一个王朝作风的风向标,直接影响干部队伍的作风,有唐太宗这样的皇帝,所以才有房玄龄这样的千古名相,同样也因为有明熹宗这样的皇帝才有“九千九百岁”的魏忠贤,身为领导层的封建士大夫们己身不正,注定得不到老百姓的拥护。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内因外因相互作用,最终完成一个又一个王朝的更迭。我们中国共产党建党已有90多年,90多年来,我们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党员干部却丢弃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中“四风”日盛,顽疾难除,已直接损害了共产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严重影响到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已到了不得不“猛药去疴、刮骨疗毒”的地步,因此向腐败宣战,坚持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的态度来严查腐败分子,持之以恒的纠正四风是我们党必须面临的斗争。山河无语,历史有声,人民选择了共产党,人民相信共产党,而我们党也绝不能辜负时代的重托。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历史是一面镜子,鉴史问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我们输不起也绝不能输的斗争。鉴史问廉观后感二中华民族向来是不缺少文化的,尤其是廉政的文化。很多优秀的清官廉吏被写成了耳熟能详的戏曲或者是诗歌,被人民群众一代代的演绎和传唱,直到今天忍让被人们所熟知。戏剧里的包拯可以说是一个典型。戏中的包拯总是黑里透红的脸,额头上一轮弯月,头上戴着两翅笔直的帽子。而通常饰演包公的人总是圆脸,双眼能瞪得很圆,一看就跟人一种正气凌然的感觉。这是别的文化载体所做不到,因为非常的形象而且容易让人接受。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识字,但他看过包青天的戏,听过着他的故事,便能知晓是非黑白,能遵纪守法,不做坏事,因为他知道,做坏事是要被铡刀“铡头”的。因此,文化能为社会的安定团结提供有力地保障。当年,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在河南邓州写下千古雄文《岳阳楼记》。文中不仅将岳阳楼的江边风景描绘的气势磅礴,更是抒发了作者胸怀天下的为政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一生的追求,也是他为官一生的真实写照。后代的清/fanwen/1562/官廉吏,无不以范仲淹为榜样,勤政爱民,忧心天下。“居庙堂之上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们总是这个国家的一份子,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应当尽职尽责,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即使只是一个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