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猪场经济效益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猪场养殖猪的品种、疫病防治、管理及饲料等对经济效益的贡献。关键词:猪场;经济效益;分析 1 品种 避免多渠道引种要尽量避免多渠道引种,要调查清楚被引的猪场以前发生过什么疫情, 他们的原种从何处引来繁殖了几代, 现在存在哪些疫病以便引入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选择种猪大小购大不购小种猪,因为小猪体型,生产性能变化很大, 50kg 体重以后、体型、生产性能(产仔率泌乳水平)基本定型,找有经验技术人员挑选种猪,能提高引种的成功率。 2 疫病防治 疫苗注射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水平的高低要受到注射时间、猪体健康情况,年龄等件的制约, 所以注射疫苗是疫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按当地流行的疫病选择需要注射哪些疫苗, 当地尚未流行的不必要引入。 2 危害最大的疫病优先安排, 把最好的时机留给它, 按危害程度依次考虑安排。 猪场一般不用多联苗, 每个疫苗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因为不同的疫苗注射后产生抗体的时间不同,掌握不准时可间隔 10 天以上。 某些疫病在本地流行多年, 病源的强毒株越来越多, 加上社会的因素, 注射剂量应当适当增加, 一般病毒苗可增加数倍而无负作用细菌苗,特别是弱毒苗一般不超过两倍。 环境卫生卫生、消毒、环境温度管理。疫苗注射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因为每种疫苗的保护率都达不到 100% , 所以环境温度及卫生消毒是解决用病苗预防疫病不能解决彻底的重要补救措施, 环境好、卫生消毒好猪体抵抗能力强,猪群就不易发病。 药物预防有些病现在尚没有研制出疫苗,这些疫病一但周边村庄或猪场已经发生可以采取对症的药物饲料添加,以达到防疫目的。 3 管理温度是猪场管理的关键, 猪最适当生长的温度是 23℃~ 30℃在猪体健康情况下,用相同的全价料,温度环境越合理,增重越快,料肉比越低, 反之越慢越高。 种猪按每年 365 天。每窝母猪怀孕期 114 天计算,每头母猪生产程序指标如下: 3 由上表可看出 A 水平理论上是可行的, 但很少在猪场能达到,B,C水平一般猪场是能够达到的, 我们地区的中小型专业户大都在D 水平或更低。 购进和先留种猪因为每头生产母猪的平均使用时间是三年,所以猪场种猪的年淘汰率是 30% 。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购进种猪时要按一定比例,使本场的种猪群始终保持固定的规模及理想的生产水平。 养种猪的目的后备公母猪体重达到 75k g 以后的一生中必须供给它为完成繁殖所必须的各种营养, 除了蛋白、能量、氨基酸外最不容忽视的是矿物微量元素的需求和维生素的平衡,制定较为合理的预混料配方。由于不同地区的水质、土质、气候条件不同,当地的饲料(如玉米、麸皮、稻糠) 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亦有差别, 这是一个厂家生产预混料的配方很难适用于所有地区都绝对优秀无误的主要原因。在本地区选择一个预混料使用一到两年后,待取得经验以后,固定一个配方。 产科疫病的控制影响种猪生产能力的疫病很多,每个地区又有各自的流行特点,要通过疫苗注射、药物预防,环境消毒等手段防治。 即时淘汰、更新种猪猪场的种猪年淘汰率控制在 30% 以内都是不合理的, 淘汰种猪的指标一般是①不能治疗或治疗后长期带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