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以故事活动为载体,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均不同程度的强调幼儿期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着幼儿的成长乃至一生。幼儿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支持陶醉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除了感受到故事本身所赋予的教育价值外还逐渐养成了认真倾听,仔细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发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无声无息间,美丽的童话充盈着孩子们无限的想象,丰富着他们的生活,好听的故事滋润着他们幼小的心田,成为了孩子们的良师益友,快乐源泉。
随着故事倾听的逐渐增多,孩子们聊天时常常会蹦出故事中的词句或情节,甚至能尝试着复述故事,此时我们开始组织“每日故事会”,鼓勵孩子们都来讲故事。最初他们会扭捏,羞涩,缺乏自信,不具备完整讲述的语言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多讲、多练,爱上了“故事会”,他们还会想尽办法让自己的故事更加吸引人,如在讲述时添加表演和道具、模仿老师提出一两个问题……渐渐的他们的词汇丰富了,语言完整了,声音鸿亮了,胆量变大了,更加自信了,语言习惯也越来越好。在讲述与倾听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严于律己、战胜困难、乐于助人、勤于思考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幼儿心中萌发,润物无声。
三、循序渐进,开展多样化的故事活动,提升教育效果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通过语言教学倾听或讲述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十分普遍,然而单纯的将故事活动等同于讲故事、听故事或故事教学都是不够全面的。在此,我们将故事活动界定为以故事为媒介,以发展幼儿核心素养为目的,开展的一系列与幼儿故事有关的活动,如故事讲述、故事欣赏、故事表演、故事教学、故事阅读等。事实上,单一的讲故事、听故事容易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多样化的故事活动更符合他们的成长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更多的机会,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故事活动。 以绘本故事阅读为例,教师可选择直观形象、富有内涵、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绘本和孩子们一起阅读,在分享有教育价值的故事内容时教会他们逐页翻书、观察图面、大胆想象,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教育幼儿爱护书籍,看后归位,摆放整齐。当幼儿自主阅读时,教师提醒他们坐姿端正,爱护眼睛,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养成。与单一的故事倾听相比,幼儿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会获得更多的视觉感知,加之教师语言上的引导,所产生的影响和刺激更为具体,更有冲击,幼儿对什么是好的习惯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保证日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再如,随着故事活动的深入开展,大班幼儿可以尝试童话剧表演,此时教师帮助幼儿选择合适的题材,从语言、表情、动作、情感、造型、站位等多方面进行指导,让他们体会与讲述故事不同的语言魅力,充分发挥幼儿的表演才能。在幼儿有一定表演经验后尝试把更多的自主权交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制定排练计划,选择剧本,分配角色,完善台词,自由创作。作为观察者,教师要不遗余力的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帮助。孩子们在排练磨合的过程中学会了互相关心、互相配合、团队协商,迎难而上等难得的社会交往习惯。幼儿排演完成的童话剧可以邀请家长或其他班级的孩子观看,以获得更多的鼓励。教师还可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表演,幼儿在体会成功的同时,自信心也随之增强,这些性格和行为上潜移默化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