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3/28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美从悲中来——古典诗词悲壮的凄美
摘 要 翻开中围古代优秀的诗歌典籍,满载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充满了哀腕悲戚。风花雪月并不一定标志着美丽和浪漫,伴随春夏秋冬的季节轮换,国事和家事,不随心如意者十之八九,总可见到摆脱不了的悲壮和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王维《送元二使征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澜州行营》“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为春天送亲别友的离家季节渲染出浓墨重彩的凄惨情绪。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写尽了在秋天的节日里,异乡人的思念之情。李商隐《夜雨奇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秋天的雨也激起诗人浓浓的思归情结。张籍《献恩》“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秋天的风也让诗人产生思家念想,一封家书情意浓厚。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秋天的雁子也能引起诗人对故乡家人的思念之情。李白《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阕,微霜凄凄簟色寒。”秋天虫鸟的啼鸣也能引发诗人的的相思之情。而王绩《野塑》“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则把秋天和黄昏联系在一起,由落日黄昏时的空寂联想到秋天的萧瑟,身体感觉上的凉意转换到心理感觉上的悲秋。王勃《山中》“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秋天黄色的落叶纷飞,催发诗人的思乡之情。杜甫《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秋风中的落叶都是触发诗人思念老友的媒介。盂郊《古怨别》“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秋天季节漂飞的落叶加重出门在外的人思归念想。张仲素《秋夜曲》“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术寄莫飞霜。”生动地描述了担忧家人受到秋凉侵袭要赶紧寄出御寒衣物的深情厚意。吕温《闻砧有感》“秋月三五夜,砧声满长安。幽人感中怀,静听泪浊澜。”秋天惯常的敲击衣服的捣衣砧声却让人听得泪流满面,魂牵梦绕,充满了思念家人的幽幽之情。 春秋季节的别离故乡、思念家人朋友的幽乡怀人之情在诗人笔下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千古不朽之作。
4盛世不再的懷古伤今
崇尚古代的伤今怀古之心在古典诗歌中有着大量的描写。柳宗元的《与杨京兆凭书》:“凡人可以言古,不可以言今。桓谭亦云,容貌不能动人,安肯传其书?诚使博如庄周,哀如屈原,奥如孟轲,壮如李斯,峻如马迁,富如相如,明如贾谊,专如杨雄,犹为今之人,则世之高者至少矣。”由此观之,古人未始不薄于当世,而荣于后世也。列举了那么多著名的古代人物,表明了诗人对古人的崇尚,奉之为他们那代人的楷模和心中的偶象,也成为文人仕士怀才不遇的精神寄托。伤今怀古也往往与伤春悲秋相联系。既往得意的盛况如同美好的春天景物已成过往,不再回复,当下的狐独窘况和将来的凄残晚景如同落寞荒凉的秋景,悲苦不堪的结局已成定论。
欧阳修《秋声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戳也,物过盛而当杀。”国家的衰亡如同秋天的凋零是周而复始必然要来到的结果,就象天意不可违背,不可逆转。这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悲剧烙印。五元衡《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