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劝学》教案 (2).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劝学》教案 (2).docx

上传人:xreqing 2022/3/28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劝学》教案 (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题:劝学
《荀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目的
1.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阐述。
2.熟知议论文的三要素并找出本文三要素的详细内容.
3.学习本文比喻论证、比照论证的方法,进步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多样:
①正面设喻,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金就砺那么利”等。
②正反设喻,如“蚓”和“蟹”、“骐骥”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
③反复设喻,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
(3)、设喻和说理结合严密,形势非常灵敏.
①有的将道理隐含于比喻之中,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锲而舍之”“锲而不舍”。
②有的先设喻,后引出道理,如第3段,作者先连用5个比喻,后引出“善假于物也”的道理。
③有的先设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第4段第一层,作者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进一步论证.
3、论证方法灵敏
全文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段论证。每段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三
段是先行论证,最后归结论点;第四段那么把论点贯穿于论证之中。论证中
有时先正后反,有时先反后正。灵敏而有变化,使论辩生动有力。
4、多用对偶,夹用排比
排比句使文章气势充分,说理流畅。本文中排比句和大量对偶句穿插使用,使文章既整齐对仗、节奏和谐,又参过失落、变化流畅,反映了荀文议论透辟、笔势雄健的特点.
五、练习
1。 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D)
A。 輮(róu)以为轮 金就砺(lì)那么利 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 善假(jià)于物 跬(kuǐ)步 金石可镂(1òu)
D。 跂(qǐ)而望 骐骥(jì) 爪(zhǎ
o)牙
2。 为以下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C )
A. 假设 B. 假装 C。 借助,利用 D. 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A )
A。 在那里 B. 什么 C. 助词 D. 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B )
A。 欺凌,损害 B。 晒 C。 又猛又急的 D. 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 )
A. 量词;功绩,功勋
B. 驾驶;工作,事情
C.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成效
D。 量词;功能
(5)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
A。 断,断绝 B. 超越,超过 C。 回绝 D。 横渡,横穿
3。 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