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文档名称:

望岳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714KB   页数:2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望岳课件.ppt

上传人:tmm958758 2022/3/28 文件大小:71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望岳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致君尧舜上,在使风俗淳”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结合课下注释,你能说说诗歌大意吗?
整体把握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远大抱负。
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研讨以下问题:
1、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2、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写远望泰山的整体形象)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写近望泰山的秀美高大)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
(极望 )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俯首一览,众山匍匐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审美素养。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自主选择,赏析诗歌(炼字)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钟”:拟人,把大自然写得有情有义。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虚写)
“割”: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有阳光的部分叫阳,没有阳光叫做“阴”。为突出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形象。(实写)
自主选择,赏析诗歌(炼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人鬼情未了)
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自主选择,赏析诗句。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实景)
流露出作者对泰山情有独钟、热爱有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凌绝顶”表达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自信自励的意志和坚定豪迈的气概,使全诗的意境格外的雄阔高昂。 “一览众山小”则以虚拟的笔法,显示诗人高瞻远瞩和俯视一切的雄心。
赏析和积累
请你再说出几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春望》
搔(sāo) 簪(zān)
整体把握: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移情于物,感时伤世 )
(思念家人 )
(叹息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