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包装色彩学3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you may post text here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e text . Click here to modify th地解释各种颜色感觉和颜色混合现象。当两种颜色为对立色时,混合时则得到白色。这是因为它们对某一对视素的两种对立过程形成平衡的结果,故不产生与该种视素有关的视觉。而当所有的颜色同时作用于各种视素时,红-绿、黄-蓝视素的对立过程都达到平衡,只有黑-的视素活动,因而引起白色或灰色的感觉。
Date
18
色盲是由于缺乏一对视素或两对色素的结果。如果缺乏红-绿视素,则是红绿色盲,如果两对彩色视素均不存在,则是全色盲。由于色盲现象是因为人眼的某一对(红-绿或黄-蓝)或两对对立色反应作用过程无法进行所造成,所以色盲常常成对的出现,即色盲通常是红-绿色盲或者是黄-蓝色盲,而两对的对立色反应作用过程无法进行时,则产生全色盲现象,此一论点解释了先前色彩视觉理论中“视觉色彩三原色”学说无法说明的色盲现象。
Date
19
Hering的对立色色彩理论学说的提出,也解释了负后像,此现象是因为当某一色彩刺激停止时,与该色彩相关的视素的对立过程开始活动,因而产生该色的对立色即补色。关于同时颜色对比,当视网膜正发生某一对视素的破坏作用,其相临部分便会发生建设作用,而引起同时颜色对比现象。
Date
20
为什么任何色彩总存在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补色(complementary Colors)呢?这用三色学说是难以解释的。而对立颜色学说则表明任何色觉皆决定于三组对立颜色的响应,其中黑白响应值决定它的亮度,而红—绿与蓝—黄两组对立颜色响应值的组合则决定其色彩性格。
Date
21
既然如此,对应于任何一个色彩都可能存在一个响应值分别与之大小相等而极性相反的另一个色彩,那么由响应值相等、极性相反的对立颜色融合而成的两个色彩其性格当然也是相反的,补色就是这样的一对色彩。例如互为补色的某个橙与某个青中,橙是由红绿对立颜色的红响应与蓝黄对立颜色的黄响应形成,而青则相反是由红绿对立颜色的绿响应与蓝黄对立颜色的蓝响应形成,当橙中的红与黄的响应与青中的绿与蓝响应值分别相等时的橙与青就互为补色。以此类推,任何一个色彩当然都能找到一个补色了。
Date
22
为什么光谱上存在众多的高纯度的单波长色光,而在人类的心理上只存在如图2-16所示四个纯净的、不为任何其他色彩所“污染”的色彩感觉呢?这四个纯净的色彩就是心理纯色。它们分别是心理纯红、心理纯黄、心理纯绿与心理纯蓝。它们正是两对立颜色中仅存在一个对立颜色响应时的色觉。
Date
23
由赫林基本感觉曲线可知,其中心理纯黄正是波长接近580nm、红绿物质的响应过零值时所感知的黄;心理纯蓝正是波长稍过470nm、红绿物质的响应另一个过零值时所感知的蓝;心理纯绿则正是波长约为500nm、蓝黄物质的响应过零值时所感知的绿;心理纯红也应出现于蓝黄物质的响应另一个过零值时所感知的红,但由图可知这个点已落在可见光波段之外。
Date
24
可见,心理纯黄、心理纯绿色与心理纯蓝都是光谱色,只有心理纯红不是光谱色,而是为了使光谱能连接成连续的现代色环而添加上去的红紫色系列稍近红色端的色彩。在该图上还可以看到,四个心理纯色等间距地排列在色环上。在色环上任意两个相邻的心理纯色之间,是该两色的均匀过渡。
Date
25
换句话说,两心理纯色之间色环上的色彩都不同程度地染有该两纯色的成分,不再是纯色。如以红黄段为例,当沿着色环由纯红向黄色端推移时,将逐渐减少红色成分,增加黄色成分,到达黄色端后就不再有红色成分。红蓝段也是如此,当沿着色环由纯红向蓝色端推移时色环上的色彩将逐渐减少红色成分而增加蓝色成分,当到达蓝色端后也就不复存在红色成分。可见,任何一个心理纯色的影响都只波及半个色环。
Date
26
可以看到有带红的黄与带红的蓝,而决没有带红的绿。同样,会有带黄的红或带黄的绿,而绝没有带黄的蓝。这正是由于红与绿色以及黄与蓝都分别是同对立颜色的正、反两个过程所表现的结果。
图2-16 补色环上的心理纯色
Date
27
Date
28
虽然如此,Hering学说也有其缺点,就是对于红、绿、蓝三原色能够产生所有光谱色彩的现象并无法得到满意的解释。但是无论如何Hering所提的对立色学说,在近年的色度学理论中是一相当重要的学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CIE的Lab、Luv等色彩空间座标都是应用Hering所提的对立色,红-绿、黄-蓝、黑-白三个座标所组成,所以Hering的这一色彩视觉理论对于近代色度学来说也是相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