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比较文学整理.doc

格式:doc   大小:4,857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比较文学整理.doc

上传人:幸福人生 2022/4/4 文件大小:4.7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比较文学整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比较文学整理
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目标
1、“文学”不是文学
在古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中国或者外国,都曾把哲学、历史、文学等书面著述统称为“文学”。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虽然刘勰等人初步意识到文学的特征,提出了“文笔说面整合、升华到文学理论和一般规律的研究。(虽是一种整体研究,但最终指向文学的理论层面,而且没有规定一种比较研究方法。)
如镜子,悲剧、神话、多余人等
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
,也不互相代替。各民族文学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学的整体。
,相反,世界文学是以民族文学的繁荣为基础。
,独特性与差异性,差异不可能消除。
,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学还会发生碰撞与冲突。
,其次是民族中有特色的。
,不能曲意迎合。
3、方法论层面:平等、真诚文化对话与交流
文化交流要有平等的态度与真诚的对话。找到双方都能理解的新话语,共同的话题进行多视角与多层次的讨论。
对话与对峙:
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与本位主义(本土主义)
互相尊重、互相依存
坚守自己的民族性身份
对峙与对话: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本位主义
1、 比较文学研究中的自我与他者的关系
在比较文学中,怎样对待异国文学与异质文化:一方面,我们不可能采用一种完全中立的,不偏不倚的态度,因为每一比较文学研究者必然有自己独特的视域和看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其他民族的比较文学研究者并不一定要附和这种“欧洲中心主义”,而且,欧洲人也不要认为他们自己的视角就是惟一正确的视角,倘若如此,这就可能转变为一种惟我独尊的种族中心主义了。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一方面研究者必须坚定地保存自己的民族身份,从自己民族的独特视角出发去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学的独特性,避免用自己的观点来曲解其他民放的文学,也就是说,自我和他者的关系是某种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
2、 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是比较文学的障碍
第一,西方中心主义是指一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来理解他种文化的思想方式。具体地说,西方中心主义呈现为两种形式:一是西方人对于自身文化的扩张,二是其他民族对于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
第二,本土主义是指一处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或称为文化保守主义。本土主义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采用对峙的态度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必然导致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而且,它们从根本上颠覆了比较文学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因此,比较文学的确立和发展必须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这就是必须从根本上摆脱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对峙态度。
3、 对话是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方法
第一 文学研究中的对话:首先,对话作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一种操作方法,它是一种话语形式:即用“非我的”和“他者的”眼光来看待所研究的对象,把不同民族的文学视为各自独立的、各具特色的、相互平等的,能够展开对话的双方,对话主张破除一切形式的中心主义,实现各民族文学间的友好交流。其次,对话作为一种具有哲学蕴涵的视角和态度,它是一个理性概念:即对话这一概念具有抽象意义上的哲理意味,它指向平等,开放、无中心、非定型等理论特征。
第二 对话的必要性。首先从广义看,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我们所强调的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的必要性产生于当今世界的种种变化。其次,从狭义上看,对话的必要性还体现为,它是比较文学
研究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和本土主义之后的必然选择,它关系到比较文学确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对话的可能性:充分强调对话的哲理内涵,有意识地把它他作为一种视角。对话是否平等,看对话的主体与自我能否主动地把他者也当作主体来看待,并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另一个自我,然后在“我们”这个集体中寻求“共在”的生存。
第二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
伏尔泰写有《论史诗》(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欧洲各民族史诗),被西方批评史家称为“比较文学的理论先驱”
德国赫尔德写有欧洲多民族的民歌选集《民歌》,被法国早期比较文学教授戴克斯特称之为比较文学的真正的创造人。
勃兰兑斯:
19世纪浪漫主义影响研究集大成者
《十九世纪文学的主要潮流》
二 学科形成的标志
19世纪70-90年代,比较文学产生了。
(每一个举一个例子)
1,比较文学杂志出现。
1877匈牙利 梅茨尔《总体文学比较报》,
1887年德国科赫 《比较文学杂志》 及《比较文学史研究》
2,理论著作问世。
1886年波斯奈特《比较文学》
3,课程入学堂。 
1870年,俄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