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
灵宝市秦岭学校 杨丽丽
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情分析:
1、授课班级为平行班,学生根底较差,教学中应给予充分考虑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发现对同一个锐角来说它的对边和斜边的比值不变的规律,从中考虑这种对就关系所提醒的数学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和数学活动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重点: 锐角正弦的定义
难点:1、锐角正弦的定义;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和其对边和斜边的比值的对应关系 .
主要教学手段及相关准备:
教学手段: 1、使用导学法、讨论法.
2、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分组学习和讨论。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4、调动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
准备工作: 1、多媒体课件片断,辅助难点打破。
2、学生课前分小组预习,上课时按小组落座.
教学设计策略: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特点,根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在此课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设计中我主要表达了以下的设计思想和策略:
回归学生主体,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当堂的反响程度安排教学过程.
原那么性和灵敏性相结合,既要完成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根据现实的情况,安排问题的难度,表达一些灵敏性。
教学的形式上注重个体化,充分给予学生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时机,注重学习的参和性,努力防止以老师活动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教学设计说明
学生考虑后独立完成第1、2小题,小组合作完成第3、4小题
问题引入:
如图,(1)小红在打网球时,击出一个直线球恰好擦网而过,且刚好落在底线上,网球场的底线到网的间隔 是12米,网高是1米,击球高度是2米,你能求出球飞行的高度吗?
(2)假设小红第二次击出的直线球仍擦网而过,且恰好落在底线上,这次击球的高度为
引入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的大小确定后,锐角的对边和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为三角函数的学习提供一个知识背景。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展操作和讨论
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分工,四人一组,两人做三角形,一人测量,一人记录,最后讨论有什么发现。
三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考虑后,全班交流得出结论
3米,这时球飞行的间隔 是多少米?
(3)球的飞行直线和地面的夹角有变化吗?
(4)击球的高度和飞行的间隔 的比值有变化吗?
探究问题:
学生拿出自己做的两个斜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角对应相等,边长不相等,即一对相似三角形,这是学生课前做的),要求:
(1)度量两个三角形的斜边长和每个锐角所对的直角边长,记录下来;
(2)计算每个锐角的对边和斜边的比值;
(3)观察上述结论,你有什么发现?
引入锐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