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文档名称:

山东旅游(15)曲阜孔庙.pptx

格式:pptx   大小:13,330KB   页数:9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东旅游(15)曲阜孔庙.pptx

上传人:天道酬勤 2022/4/8 文件大小:13.0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东旅游(15)曲阜孔庙.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音乐:群星——百鸟朝凤
山东旅游(15)
曲阜孔庙
摄影、制作:曹珏 陈晓芬
曲阜明故城始建于明朝,为护卫孔庙而建。上世纪70年代末,曲阜明故城城墙大部分被拆除,仅南门、北门和东北、西北部分城角尚存。
弘道门”为清世宗雍正皇帝据孔子“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语命名并御书匾额。
大中门始建于宋代,是北宋时孔庙的大门。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清乾隆皇帝御书匾额。
同文门始建于宋代,经历代重修,清康熙时名“参同门”,雍正七年(1729年)钦定为“同文门”,取《礼记》“书同文,行同伦”语意。
孔庙内存有汉以来历代石刻1000余块,尤以汉魏六朝碑刻、汉画像石和明清雕龙石柱驰名中外,是研究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的宝库。
成化碑,明成化四年(1468年)立,明宪宗朱见深御制碑文,极力赞颂孔子及其思想,是曲阜诸碑中对孔子推崇最高的一幢。其书法浑厚庄严,收放得体,多为楷书临摹之范本。
弘治碑,立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此碑原有碑亭,后因失修倒塌。碑文为正楷书写
洪武碑亭始立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弘治十二年(1499)毁于火灾,弘治十六年(1503年)重立。现存碑亭为民国年间重建。
奎文阁,原名藏书楼,因“奎主文章”之说更名为“奎文阁”,为收藏历代帝王御赐图书典籍而建。初建于北宋 (1018年),后金、明重、扩建,是我国著名的木结构阁楼之一。
奎文阁为三层重檐、四层斗栱,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写
十三碑亭。历史上曾有12位皇帝亲临曲阜致祭,十三碑亭中的石碑均为历代皇帝御制,多为历代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的昭告、拜庙祭祀的祭文和修建孔庙的记事碑。
十三碑亭院内存有金代碑亭两座,元代碑亭两座,清代碑亭九座。碑亭内存有唐、宋、金、元、清代碑刻50余块。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所立的《大清皇帝御制阙里至圣先师孔子庙》碑,是十三碑亭中最大的一座
大成门始建于 1104年(宋),因大成殿而得名,东为金声门,西为玉振门,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语意。清雍正二年(1724年)火后重建
门匾,对联为
雍正皇帝题写
大成门、大成殿、圣时门的浅浮雕云龙石陛具有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雕龙石柱为孔庙的艺术瑰宝,均以整石刻成,柱上的龙各具变化。无一雷同,造型优美生动,雕刻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
先师手植桧,相传为孔子亲手所植,历经数次枯荣,今树为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生。
杏坛,相传为孔子讲学授徒之处,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改旧基为露天的三层砖台,环植以杏。金明昌年间在坛上建亭。
明隆庆三年(1569年)改建为重檐十字脊,上覆黄琉璃瓦,牌匾为乾隆皇帝御题。清代皇帝谒庙时,作为陪祭王公大臣礼拜之处;平时释奠,作为鸣钟击鼓之所。
亭内乾隆皇帝御笔“杏坛赞”,是他第一次来曲阜时写的。杏坛二字,是金代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
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祭祀孔子的正殿,,,,重檐九脊,周绕回廊,雕梁画栋,宏伟壮观。
正面“大成殿”牌匾为清代雍正皇帝手书。大殿内供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哲塑像,殿内悬挂清代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等十余方牌匾。
前廊10柱深浮雕的滚龙柱实为世之罕见,10棵柱子20 条龙,上下对翔,升腾盘绕戏一颗珠子,跃然石上栩栩如生。这是徽州工匠的杰作。
“生民未有”匾,是孟子赞孔子,说“生民未有盛于孔子也”。意思是:有人类以来,还没有全面超过孔子的人。
“万世师表”是康熙题写,封孔子为“万世皇帝之师,千古人类之表,皇帝的老师,做人的表率。”“斯文在兹”是光绪写的,意为天下的文化都在这里。
大殿内供奉着五大圣人和十二先哲 。至圣孔子在中央,头戴十二旒之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持震圭,威严肃穆。两侧为四配:颜子、子思、曾子和孟子。
寝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是祭祀孔子夫人亓官氏的殿堂。内设神龛及亓官氏牌位。
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是孔子后代同明代巡抚御史何出光主持修建,根据孔庙原有反映孔子事迹的宋金木刻图画增补而成。
圣迹殿内,迎面是清康熙皇帝手书“万世师表”石刻
殿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