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爸妈少念“紧箍咒”
【关键词】家长;焦虑情绪;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2-0044-03
【作者简介】郑海玲,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江苏爸妈少念“紧箍咒”
【关键词】家长;焦虑情绪;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2-0044-03
【作者简介】郑海玲,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江苏丹阳,212300)教师,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亲子关系教育。
一、家长的“紧箍咒”
。
小林的妈妈是个急性子,尤其在对待孩子的学习时很着急。她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成绩差就考不上好学校,也不会有好工作,孩子就没有好前途。所以,只要小林写作业,妈妈就坐在旁边“陪伴”,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这天,小林开始写作业了。不一会儿,妈妈便指着小林的作业本大声说:“你看你这个字写得难看死了,擦掉重写。”小林皱着眉头,擦掉妈妈觉得不好看的字。又过了一会儿,妈妈脸色难看地指着小林的本子喊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错,笨死了!”小林忍不住哭起来。妈妈更加生气了:“哭!哭!哭!就知道哭,哭能把你的成绩哭好吗?连作业都写不好,你还能做好什么……”每一天,小林都是在妈妈这样的“陪伴”下胆战心惊地写作业,担心自己做不好被妈妈批评。但是,小林越担心,错误就越多。
到后来,妈妈一让小林写作业,他就皱着眉头,极不情愿地坐到书桌前,甚至和妈妈顶嘴。还有几次,小林撒谎说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这让小林妈妈很困惑,她觉得自己特别负责地对待孩子的学习,也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什么孩子的成绩越来越差。这样的结果让小林妈妈每天愁眉不展,甚至出现失眠症状。
。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小林妈妈的情绪状态——焦虑。她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别执着的信念:要求小林的作业“十全十美”,必须全对;认为小林“作业写不好,就什么都做不好”的概括性评价;还有“成绩差就考不上好学校,也不会有好工作,孩子就没有好前途”的糟糕至极的想法。在这些不合理信念的影响下,妈妈对小林的学业紧张不安,陷入了强烈的焦虑情绪之中,并且不停地对小林念着“紧箍咒”。
在妈妈强劲的“紧箍咒”模式下,小林和妈妈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每天都胆战心惊,担心自己做不好,也慢慢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表现出害怕学习的状态,有时甚至逃避学习。焦虑情绪就像一个“紧箍咒”,深深禁锢着家长和孩子的内心。
二、家长“紧箍咒”的消极影响
。
焦虑作为人类的一种情绪,有它自身所具有的功能。适当的焦虑能让人们更好地投入工作学习,收获较高的成就;如果人们长期处于过强的焦虑情绪之中,不仅做事效率降低,还会影响身心健康。
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家长对待孩子的各种表现都异常紧张、担心,一旦发现孩子的表现达不到自己的期待,就会以激动的语气去批评孩子,让自己经常处于“火山爆发”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信念有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