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专题九一美苏争锋.doc

格式:doc   大小:2,15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专题九一美苏争锋.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7/2/2 文件大小:2.1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专题九一美苏争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美苏争锋 1. 1946 年,美国驻苏代办乔治· 凯南指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其本质意图是() A .苏联是个很狂热的国家 B .苏联与美国有很大的矛盾 C .苏联政权巩固必然会危害美国的利益 D .美国应该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了美国和苏联在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分歧,乔治· 凯南实际上主张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答案: D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C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 .马歇尔计划的实行解析: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故选 B。答案: B3 .赫鲁晓夫在致肯尼迪的信中说: “除了前已下达的关于停止在设置武器的建筑工地上进一步施工的命令之外,苏联政府还下令拆除您称为进攻性武器的武器,并加以包装运回苏联。”这封信反映的基本史实是() A .修筑柏林墙 B .古巴导弹危机 C .越南战争 D .美苏合作主宰世界解析: 通过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段材料反映的是苏联最终屈从美国的压力,从古巴撤走导弹,从而结束了古巴导弹危机。答案: B 年 8月 13 日是柏林墙修建 55 周年纪念日。回归历史,如图是成千上万的两德民众得到柏林墙即将开放的消息后涌向柏林墙,冲破了这堵割裂东西柏林土地 28 年的水泥墙,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的情景。柏林墙的修建不能说明()A .伤害了德国人民的民族感情 B .完全是大国对峙的产物 C. 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D .违背了民意,违背了潮流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答案: C 5. 眼前的这块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 .它是“冷战”的标志性事件 C .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 D .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冷战”格局下, 在美苏的支持下, 西德和东德成立, 德国分裂, 成为“冷战”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故B、C、D 三项都正确,“冷战”格局下, 西德与东德并未爆发战争, 故选 A 项。答案: A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苏关系的变化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 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 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1) 材料一中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2) 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解析: 第(1) 问需从“冷战”的含义入手,是指除直接武装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