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20届(理综)1.doc

格式:doc   大小:1,35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届(理综)1.doc

上传人:xreqing 2022/4/10 文件大小:1.3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届(理综)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绝密★启用前
松口中学高三级理科综合试题(2019。09)
本试卷共8页,36小题,总分值300分。考试镜:3Ag+4H++NO3-=3Ag++NO↑+2H2O
D.Na2CO3溶液中CO32-水解:CO32-+H2O=HCO3-+OH-
13、以下化学实验对应的现象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HCO3溶液和NaHSO3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前者溶液变红,后者不变色
NaHCO3水解,而NaHSO3不水解
B
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
铝箔熔化后滴落下来
铝的熔点较低
C
用干净铂丝蘸取溶液进展焰色反响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一定有Na+、无K+
D
烧杯②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二、选择题:此题共8小题,,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书放在程度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 书受到的吸引力 B. 桌面的形变C。 书和桌面的形变 D. 书的形变
15、如以下图,四个完全一样的弹簧都处于程度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拉力作用,而左端的情况各不一样::①中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墙上;②中弹簧的左端受大小也为F的拉力作用;③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光滑的桌面上滑动;④中弹簧的左端拴一小物块,物块在有摩擦的桌面上滑动;假设认为弹簧的质量都为零,以L1、L2、L3、L4依次表示四个弹簧的伸长量,那么有(  )
A。 L2=L1                            B。 L4>L3                           C。 L1>L3                          D。 L2>L4
16、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约为600N,当他登上月球时(月球的外表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外表的),他的质量和重力分别为(  )
A。 60kg、 600N        B。 60kg 、100N    C. 10kg 、600N     D. 10kg 、100N
17、如图,起重机吊起钢梁时,钢梁上所系的钢丝绳分别有a、b、c三种方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a绳容易断                B。 b绳容易断                C. c绳容易断                D。 三种情况下绳子受力都一样
18、如以下图,轻弹簧的两端各受50N拉力F作用,稳定后弹簧伸长了10cm;(在弹性限度内);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1000N/m
B.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500N/m
C。 假设将该弹簧的左端固定,只在右端施加50N拉力F作用,那么稳定后弹簧将伸长5cm
D. 根据公式k= ,弹簧的劲度系数k将会随弹簧弹力F的增大而增大
19、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是F1、F2、F3,关于它们合力F的大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F大小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F≤F1+F2+F3
B。 F可能比F1、F2、F3中的某一个小
C。 假设F1:F2:F3=3:6:8,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D。 假设F1:F2:F3=3:6:2,只要适当调整它们之间的夹角,一定能使合力为零
20、如以下图为建筑工地一个小型起重机起吊重物的示意图.一根轻绳跨过光滑的动滑轮,轻绳的一端系在位置A处,动滑轮的下端挂上重物,轻绳的另一端挂在起重机的吊钩C处.起吊重物前,重物处于静止状态.起吊重物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吊钩从位置C竖直向上缓慢的挪动到位置B,然后再让吊钩从位置B程度向右缓慢地挪动到D,最后把重物卸载某一个位置.那么关于轻绳上的拉力大小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吊钩从C向B挪动的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B。 吊钩从C向B挪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
C。 吊钩从B向D挪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不变          
D。 吊钩从B向D挪动过程中,轻绳上的拉力变大
21、如以下图,物体A、B用细绳和弹簧连接后跨过滑轮.A静止在倾角为45°的粗糙斜面上,B悬挂着.mA=3mB,不计滑轮摩擦,现将斜面倾角由45°减小到30°,那么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