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3.doc.deflate.doc

格式:doc   大小:6,520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3.doc.deflate.doc

上传人:久阅文学 2022/4/10 文件大小:6.3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分析3.doc.deflate.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圈进行分析,研究各自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的区域因素。在我国,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崛起,城市圈的建设,许多学者对我国的各大城市经济圈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因素进检验,都证明各城市间的经济增长趋于发散;在加入了反映该城市圈经济增长差异的经济结构变量和产权结构变量后,构建的3个模型检验都证明了其存在条件β-收敛。且农业产值比重和国有企业职工所占比重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负相关,两项指标越大,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越慢;而工业产值比重则与各城市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工业化进程越快的城市,其经济增长的速度越快。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缩小各城市经济增长差距的重要途径。
二.武汉城市圈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及其周边100公里范围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8市,又称“1+8”。该圈占全省33%%
的人口,城市密集度较高,经济基础较好,环境条件优越,2008年,武汉城市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优化产业结构,总体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武汉城市圈在全省经济增长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2010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湖北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着力协调保增长、促转型、防通胀的关系,着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实施“两圈一带”战略,着力构建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支点,全省经济保持了2009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主要指标恢复性增长明显,总体处于高速增长区间,呈现出“高位较快增长、增幅平稳回落、回落趋势放缓”的运行轨迹。但由于经济向好的基础还不够稳固稳较快增长仍需付出艰辛努力。预计四季度全省经济增速仍将继续小幅平稳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可望保持相对高位。
三.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2008年以来,武汉城市圈经受了特大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考验,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总量保持快速平稳增长,工业生产增幅快速增长中略有回落,投资和消费需求持续旺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势,财政收入持续增收。武汉城市圈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核心区域,综合实力强,发展优势突出,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分析近年来武汉城市圈的各项经济指标,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可以分析出影响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良好的区位优势与资源优势
武汉有着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的经济发展布局中,居于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亦是湖北经济发展的龙头。武汉城市圈距京、津、沪、湘、渝、西安等中心城市均在1200公里左右,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处于优势的中心位置。武汉城市圈的核心——武汉市也是全国的铁路枢纽之一;同时武汉城市圈内的九个城市距离都在一百公里以内,同处荆楚文化区。区内居民的语言相同,习俗相近,有很强的文化认同感。这些都易于武汉城市圈内的人员交流和物资流通。
武汉城市圈地区人口3097万,占湖北省总人口的51。6%,可以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且劳动力成本低。城市圈地处长江中游,水资源保障程度较高。城市圈多年平均水资源量716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2335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0倍。全省已发现矿产148种,查明储量106种,共有矿产地1400多处。其中,磷、盐、石膏、铁、铜、水泥用灰岩是省内优势矿产。全省现有矿山企业近5000家,矿业及其后续加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2%左右。以武钢、大冶有色、宜化集团、华新水泥等企业为骨干,形成了湖北省冶金、化工、建材三大支柱产业,构建了
“三大矿业走廊”和“七大工业基地”。
连通武汉城市圈的7条城市高速出口公路基本建成,武汉与城市圈8个城市形成一小时交通圈。
(二)固定资产投资的高位平稳运行
武汉城市圈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整力度,着力控制投资规模,提高资质量和效益,总体呈现高位平稳运行。,%,%,。
2007-2009年武汉城市圈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项目(单位亿元)
2007
2008
2009
湖北省


武汉



黄石



鄂州



孝感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