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的:
学会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美景和乡村儿童的喜欢之情
3.展开想象,将《宿新市徐公店》创编成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的:
学会3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歌内容,理解“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诗人对春天美景和乡村儿童的喜欢之情
3.展开想象,将《宿新市徐公店》创编成一个小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游园不值》.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复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解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课题。
4。解诗题: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
杨万里(1127-1206),,自号诚斋,江西吉水人。,对农村生活非常熟悉,描写自然真切感人,别有幽默。他的诗构思巧妙,意境新颖,语言活泼,雅俗共赏,自成一家,被人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和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为“中兴四大家”.
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逐句边读边想:哪些词的意思自己理解了,还有哪些不懂的词语?分别做上记号。
3、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4、指导朗读,读准节奏。
三、明诗意,悟诗情。
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1、理解一、二句:
(1)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2)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3)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
(4)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风光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2、理解三、四句:
(1)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处:地方
寻:寻找。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 还有谁来, 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没有)
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飞入菜花无处寻。)
为什么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