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皮肤性病学11
北京大学皮肤性病学系
历史:北大医院(1915),人民医院(1918), 北大三院(1958)
1946年,胡传揆任北大医院皮肤科主任。
主要名教授:王光超、陈集周、陈锡堂、es, matrix):无定形物质,包括各种蛋白多糖
Dermatofibroma, histiocytosis
真皮血管、淋巴管、神经
血管:丰富——真皮内有浅层血管丛和深层血管丛、皮下组织有较大血管
淋巴管:较少
肌肉:平滑肌(立毛肌、阴囊肉膜、血管壁、汗腺周围)、骨骼肌(表情肌)
disease: angioma
皮肤的神经
神经:感觉神经:痛、触、温、冷、压觉、痒觉等,通过感觉小体或神经末梢。如麦氏小体(指趾端腹侧真皮乳头)与触觉有关,环层小体(Pacini小体,真皮深层)与压觉有关。
运动神经:控制肌细胞,调节血流、腺体分泌,使毛发竖立等。
neurofibromatosis
麦氏小体
环层小体
皮下组织subcutaneous tissue
脂肪小叶:脂肪细胞
小叶间隔:结缔组织
厚度因部位、年龄、性别、营养状态不同
皮肤各层
disease: panniculitis
erythema nodosa
皮肤附属器 skin appendages
毛囊(hair follicle)
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小汗腺(eccrine gland)
顶泌汗腺(apocrine gland)
甲(nail)
毛囊
分长毛(头发、胡须、腋毛等)、短毛(眉毛、睫毛、鼻毛等)、毳毛三种
毛干、毛根、毛球、毛乳头毛母质
无毛部位:指(趾)末节伸侧、掌跖、唇红、乳头、龟头及阴唇内侧
毛发
10万根,正常人每日脱落50-100根
生长呈周期性
生长期:3-4年,-
退行期:2-3周
休止期:3-4月
不同部位生长期长短不同
disease: alopecia areata, AGA
皮脂腺
无:掌跖
最多:头皮、前额、颊部、
鼻翼、颏部、胸背上部、
外阴等,称之为皮脂溢出部位。
绝大部分开口于毛囊,部分(口腔粘膜、唇红等)直接开口于粘膜表面
毛囊-皮脂腺单位
皮脂腺
发育受雄激素影响
全浆分泌
分泌活动受种族、年龄、性别、营养、气候等影响。如老年人皮脂腺萎缩,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干燥,易发生皮肤瘙痒。
disease: acne
小汗腺eccrine gland
最多:掌跖、额部、腋窝
无: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
汗液99%以上为水份,分泌受交感神经支配
汗液和皮脂组成乳化膜
调节体温
disease: miliaria
顶泌汗腺apocrine gland
动物发达,人类趋于退化
分布:腋窝、乳晕、脐窝、外阴及肛周等,还有外耳道的耵聍腺、眼睑的麦氏腺及乳腺都是变异的顶泌汗腺
顶浆分泌汗液,开口于毛囊,新鲜分泌物无臭,在体表被细菌分解后产生臭味
发育受性激素影响,至青春期始活动
甲(nail)
皮肤的生理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定 —保护作用
角质层致密坚韧,含水量仅10-15%,相对干燥
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
真皮纤维成分富有弹性和韧性
皮下组织具有软垫作用
维持内环境稳定 —保护作用
机械性损伤 —— 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各司其职
物理性损伤
电:主要决定于角质层(含水量少,电阻大)皮肤干燥时,电阻约为6~10kΩ,甚至高达100kΩ;但去掉角质层的皮肤电阻后约为800~1200Ω
光:皮肤厚度、色素
化学性损伤 —— 角质层,皮脂抗碱作用
生物性损伤 —— 角质层、皮肤表面弱酸性环境
防止水分、营养物质丢失 —— 正常情况下,成人经皮肤丢失的水分每天约为500ml(不显性出汗),如角质层丧失,则可增加10倍以上,同时营养物质、电解质也会丢失
皮肤屏障功能及其相关因素
皮肤表面脂膜
角质层厚度和结构完整性
皮肤表面pH值(-)
表皮厚度和结构完整性
表皮含水量(角质层10-15%,表皮>80%)
表皮中的色素
皮肤免疫机能
皮肤细胞的营养与更新
表皮——屏障作用的关键
Figure
角质层——关键中的关键
由无生命的角质形成细胞层叠交错构成的致密结构。(细胞宽30微米,)。角质层依部位不同厚度,约5-20层细胞,厚约10-15微米。在掌跖部位可厚达40~50层,厚达数毫米
结构:丝聚蛋白、兜甲蛋白、内被蛋白等(占角质套膜中80%的蛋白)等之间相互交联,成为不溶性致密结构,角质鞘之间为脂类,形成砖墙样结构
功能:维持表皮正常渗透性屏障,1)有效防止理化、生物性刺激因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