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地基强夯的施工技术
【摘要】强夯法是法国Menard技术公司于60年代末年首创的一种地基加固方法,它通过一般10~40t的重锤和10~40m m的落距,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的强不能随夯击能增加而叠加,可根据最大孔隙水压力增量与夯击次数关系来确定最佳夯击能。
夯点的夯击次数,可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②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③每击夯沉量不能过小,过小无加固作用。夯击次数也可参照夯坑周围土体隆起的情况予以确定,就是当夯坑的竖向压缩量最大,而周围土体的隆起最小时的夯击数。对于饱和细粒土,击数可根据孔隙水压力的增长和消散来决定,当被加固的土层将发生液化时的击数即为该遍击数,以后各遍击数也可按此确定。
夯击遍数: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地基土渗透系数低,含水量高,需分3~4遍夯击,反之可分两遍夯击,最后再以低能量“搭夯”一遍,其目的是将松动的表层土夯实。
间歇时间:所谓间歇时间,是指相邻夯击两遍之间的时间间隔。Menard指出,一旦孔隙水压力消散,即可进行新的夯击作业。
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为了使夯后地基比较均匀,对于较大面积的强夯处理,夯击点一般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主形布置夯击点,这样布置比较规整,也便于强夯施工。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基础范围,其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构筑物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
4 强夯施工工艺
试验段施工
根据工程地质报告,在施工现场选取地质有代表性的试验段。
在试验段内进行详细的原位试验,取原状土样,以取得有关数据。
选取合适的一组或多组强夯试验参数,在试验段内进行试验性施工。
在最后一遍夯击完成一周之后,检验强夯加固效果,其项目大致与夯前试验相同。
进行强夯前后试验效果的对比分析,确定正式施工采用的强夯参数。当加固效果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补夯,或者改变强夯参数再作试验。
强夯法施工程序图(见图1)
正式施工
平整场地
清除地表土,用推土机平整、碾压,以利吊机作业。
设夯点位置
按夯点设计图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各夯击点位置,用白灰或小木桩标出,为保证两遍施夯位置准确,应在基坑外设置控制桩并加以保护。
吊机就位
机具设备进入工点,安装龙门架,试吊重锤,试验脱钩器开启情况;测定起锤高度,确定脱钩缆绳长度。
强夯
夯击就位,进行第一遍夯击(主夯)。夯机就位后,将夯锤按设计夯击能起吊至预定高度,脱钩下落,放下钓钩测量锤底倾斜度,当倾斜度大于30°时,应将夯坑填平后再进行夯击。
主夯夯击,每点夯击设计锤数或试验锤数。并做好详细记录。.移动位置,进行下一点夯击。直至完成第一遍夯击。
主夯完成以后,静置72小时,待孔隙水压力消失以后,推平夯坑,准备副夯。重新测量定位,按上述要点进行副夯施工。副夯每个点同样夯击设计锤数或试验锤数。夯完以后,间隔72小时,推平夯坑准备满夯。
满夯处理范围为包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