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8
文档名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格式:docx   大小:68KB   页数:7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文档百货 2022/4/14 文件大小:6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
2022-01-26 15:31:07 来源:语文网
作者:匿名
设计 5 页 共 78 页




2、最终让我们一起来朗读《妈妈的爱》这首诗,再次感受妈妈对我们的那份关爱吧。
总结:我们在妈妈的爱里每天长大,妈妈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爱,我们也应当学会表达对妈妈的爱,我想不仅是在节日里为她送上一份小礼物,为她朗读一首小诗,更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的语言积累量不断地增加,理解力不断地增加。这样,语言和情感就能在广袤的精神空间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妈妈的账单
爱 > 60
〔板书略有修改——编者〕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答案:答:高超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剧作家,存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观念。
剧中主要人物蔡伯喈本无意仕进,想守住年迈的父母,“甘守清贫,力行孝道”。可父母和四周的亲朋却坚决要他上京应试,他的父亲蔡公甚至以“不为禄仕,所以为不孝”相逼。由于长期远游在外,不能侍养父母,蔡公死前骂他不孝。在众人眼中,他对父母生不能养,死不能葬,是大逆不道。他本人身居官位入赘相府,让含辛茹苦的贤妻在家守活寡,于心何忍。违心地做自己不愿做之事,尚要背负骂名,又何等苦痛。《琵琶记》塑造蔡伯喈形象的意义,并不全在他是否忠孝,还在于他的冲突性格、精神苦痛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这不仅反映 出当时士人的懦弱动摇,还反映出士人为科举制度扭曲了的双重人格。很多透视人物心灵冲突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了蔡伯喈违心时的苦闷、,在蔡伯喈入京赶考之前,已意识自己将来境况困难,但她还是容许在家好好侍养公婆让丈夫放心离去。当蔡伯喈入赘相府后,她事实上已成弃妇,可她仍把赡养老人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她宁愿自己受委屈,有泪往肚里流,也决不让老人感到担心。家境贫寒,又遇荒年,她筹得米粮让公婆吃,自己暗吞糠秕。婆婆猜疑,明嗔暗察,她也不忍说出实情,静默忍受一切不幸和苦难总之,《琵琶记》意在宣扬封建的忠孝道德,但在客观上也让观众看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及其家庭的摧残,表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吃苦耐劳、淳朴和善,表达了敬养老人、同甘共苦的高尚情操。《琵琶记》在人物塑造、剧情构造和曲词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到达了相当高的水平,成为元代南戏最出色的作品。明代曲论家称它为传奇中的“神品”,南戏中的“绝唱”。详细而言,可分为三:










第一,胜利地塑造了蔡伯喈、赵五娘的舞台形象。前文已论,兹不赘述。
其次,双线交织的戏剧构造。《琵琶记》采纳双线交织的构造手法,交待完剧中人物之后,从蔡伯喈离家赴试起先,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开展。一条线是蔡伯喈登第、为官、入赘,在牛丞相府享荣华富贵;另一条线是赵五娘在家苦守、劝慰婆婆、糟糠自餍,剪发买葬。一环套一环,然后再会聚一起,关目的支配别具匠心。 第三,曲词风格多样,委曲必尽。 《琵琶记》的曲词能爱护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如在目前 。作者能依据剧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境况,写出不同风格的曲词。如牛小姐的唱词就写得比拟文静华美,赵五娘的曲词那么凄婉质朴,纯是本色语。在“糟糠自餍”一出中,赵五娘独唱的四支“ 孝顺歌”,历来被认为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儒林外史》两组对立人物及其意义。
答案:答: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写出了与魏晋风度相像和对立的两组人物。吴敬梓借王冕之口说出的“功名富贵”与“文行出处”的对立,预示着全书两大形象体系的对立:一边是以牺牲自我与特性为代价追求功名富贵的利禄之徒;一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