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4
文档名称:

picc的护理.ppt

格式:ppt   大小:2,299KB   页数:5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picc的护理.ppt

上传人:杨勇飞2 2022/4/17 文件大小:2.2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picc的护理.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PICC的护理
PICC的概述
1
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
3
PICC导管的维护
2
内 容
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有脓液流出;
定义:机体对于外来物质的反应产生的静脉无菌性炎症。最初常见后于穿刺后第一周(3-7天) 
原因:选择的导管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穿刺侧肢体活动过度;穿刺、置管过程中穿刺鞘和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机械性摩擦刺激;导管尖端位置;病人状况;头静脉置入。
1、机械性静脉炎
1、机械性静脉炎
处理:
在局部给以湿热敷,每天4次,每次20分钟,
连续2-3天。
抬高患肢,促进静脉的回流,缓解症状。
抗炎消肿药物:芬必得,扶他林软膏,如意金黄散,铁箍散,喜疗妥,静脉炎软膏等。
一些理疗仪器的使用(注意要恒温)。
当出现局部触痛时让病人经常观察局部变化。
若3天后未见好转或更严重应拔管。
2、化学性静脉炎
原因:刺激性药物、PH或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不合理的稀释、快速输注、微粒、留置时间与导管尖端位置
预防: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充分血液稀释;合理药物稀释;滤器使用。
处理:透明贴,湿热敷等
原因:穿刺时血管的内膜损伤(血管内膜形成血栓);选择导管的型号和血管的粗细不当(导管外周形成血栓);封管技术(导管尖端及导管内形成血栓)
处理:
通知医生,静脉造影
尿激酶溶栓
拨管(医嘱)
3、血栓性静脉炎
4、细菌性静脉炎
原因:不正确洗手;不正确的皮肤消毒;未遵循无菌技术;穿刺时污染导管;敷料护理不良
预防:严格无菌技术
通知医生,根据成因处理;培养;抗生素;拔除导管。
二、导管堵塞
原因
绝大多数由护理不当引起,如:
封管方法不正确、从导管抽血、输血或导管被压折;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之间不相溶;
未正压封管致血液返流;
采血后未彻底冲管;
脂肪乳剂沉淀引起管腔阻塞;
导管顶端贴到静脉壁,因患者体位导管打折。
二、导管堵塞
可分为:
  血凝性导管堵塞
  非血凝性导管堵塞
是PICC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出现此问题,可用导管再通。
导管堵塞12h之内(时间越短越好,但如已超过12h,也可继续再通)。
对阻塞导管的溶栓和冲洗
Step1:在连接下列物品前关闭延长管,以免空气进入:
三通
含有约1ml溶栓剂的注射器
10ml空注射器
对阻塞导管的溶栓和冲洗
Step2:打开延长管夹(水止卡)
旋转三通,使10毫升空注射器与导管管腔 相通
对阻塞导管的溶栓和冲洗
Step3:回抽10ml注射器针栓至8~9ml刻度
以使导管管腔内形成负压
对阻塞导管的溶栓和冲洗
Step4:旋转三通,使1ml注射器与导管管腔相通
在负压作用下,溶栓剂进入导管管腔。
对阻塞导管的溶栓和冲洗
Step5:旋转三通,关闭导管管腔
让溶栓剂在管腔内停留一段时间,以便发生作用
对阻塞导管的溶栓和冲洗
Step6:用10ml注射器抽吸约3ml血液,以确定导管畅通,弃去回抽的血液
对阻塞导管的溶栓和冲洗
Step7:用10ml注射器以“脉冲”方式冲洗导管
使用20毫升生理盐水
遵循规范的冲洗方式
三、导管断裂或破损
原因:
体外部分:未预冲导管,撤导丝时划伤导管,不正确的固定或换药不当;高压注射泵。
体内部分:损伤的导丝划破导管;(送导管时镊子损伤导管)。
三、导管断裂或破损
处理:
体外部分断裂予以修复;
体内断裂设法固定导管,用手指压迫导管远处的血管,或用止血带绑住腋下,病人制动,通知医生,必要时静脉切开/血管介入取出断裂之导管。
四、导管移位
原因:病人过度活动;严重呕吐;胸腔压力改变;不恰当的导管固定,导管意外外移
临床表现:滴速减慢;输液泵警报;无法抽到回血;外露刻度增加;输液时疼痛、呼吸困难、听觉异常。
处理:通知医生,行X线重新定位;不要重复插入外移导管;必要时更换导管。
五、感染
分为:
局部感染
隧道感染
全身感染
局部感染
临床表现:
-局部红肿,硬结
-局部触痛
-局部皮温升高
-局部脓性分泌物(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