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设计的改进
第二中心小学 唐秋霞
新课程的施行,课堂变了,学生活了,我们的老师却茫然了,从传统教育走过来的老师似乎早就知道课该怎么上,,也有许多的痛苦。在教学中,我不断要重视设置问题情境,把教材知识内容巧妙地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二是要遵循思维规律,抓好感悟、理解、理论三个环节,精心创设打破难点、激活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思维才能的学习情景;三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使现代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构造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四是鼓励学生对文本质疑,向老师提问,为学生进步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要指导学生提问的技能,培养学生由提出疏通性的问题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问题,再到提出鉴赏性、评价性的问题。
详细从拼音方面来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将识字和学习汉语拼音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引导学生既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识汉字,也能借助汉字的发音来学习汉语拼音的拼读,帮助学生建立起音和形之间的联络;加强汉语拼音的拼读训练,在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和运用音序查字法查阅工具书的过程中,逐步进步独立拼读的才能;认识到汉语拼音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渐学渐熟的过程,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不同阶段的教学重点,适时地进展浸透、强化和稳固;不进展汉语拼音字母的抄默训练.
(三)选择教学方法。
1、质疑。
质疑是创新的起点,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是进步的阶梯,质疑是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是至关重要的。这决不是形式主义,也不是为了热闹而装点花瓶。读书有疑源于思,这是思维的结晶,也是智慧的明灯。小学语文课上,学生面对《海底世界》这一课的插图向老师提出疑问:“章鱼不是10条腿吗?怎么书上只画了6条?”这难道不令人吃惊吗?我们都吃过章鱼,但从来没注意到它有几只触手,更不注重科学界对章鱼的分类还有分歧。虽然学生的理解有失偏颇,但他能向教材挑战,这就难能可贵了。老师要注重质疑解疑才能的培养,留足时间,鼓励褒扬,让学生由不敢问到大胆问再到擅长问;我们要真正解放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淡化语文老师的表演欲,从兴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2、实行学生主动参和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既然“语文学习"是一种生活,学生便是学习的主人,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究和研究过程”。探究式学习,简言之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主动的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会探究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增进考虑力和创造力。而语文教学活动长期以来主要以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强调记忆性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较少有学生的探究性、,重灌输轻思维,单一、被动以承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严重影响到学生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的培养,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开展。
(四)运用多媒体。
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里不跑马,才能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